top
vertical vertical vertical
line
icon手機版 rss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 索取Banner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  
首頁 > 事工 > 組織團體
[講道會之七] 陳耀鵬博士:God is Now Here!
改變字體大小 [-] [+]
陳麗斯 / 基督日報記者
2011年08月08日05時10分 上午 Posted.

在第七堂講道會上,陳耀鵬博士講「清心的人有福了」。(圖:基督日報)
 » 在第七堂講道會上,陳耀鵬博士講「清心的人有福了」。(圖:基督日報)

港九培靈研經大會來到第八天,在第七堂講道會上,陳耀鵬博士講「清心的人有福了」,與大家一同思想「清心」的課題,講題是「清純思維,心不失迷」。

陳博士開始說到「透明國際」組織公佈2010年全球清廉指數,評價全球170國家,新加坡、丹麥及新西蘭排首,中國排170,美國因為去年金融醜聞而掉出十名之外。索馬里連續兩年被視為全球最不清廉的國家。

十多歲的青年人在商店偷竊後,招供說要在父親節偷東西送給爸爸。雖然看似合理及有孝心,但似乎良心出問題。人的良心會發出錯誤訊號,只有跟耶穌基督建立恒長關係方可調整。「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人要捫心自問自己的愛是否清潔,良心是否無虧,信心是否無偽。


「心」—情感、心思、意志

耶穌基督講「清心」與前面提到的「虛心」有所不同,虛心的「心」是指靈,但清心所提的是心臟。人生最大爭戰是內心,因此中國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的話,因此正心很重要。箴言有「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果效是由心發出」、「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的話,而唯有主耶穌基督能保守心。

「心」亦包括情感、心思、意志。耶穌基督被賣的那一夜對門徒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憂愁正是情感。耶穌對文士說「你們心裏為甚麼這樣議論呢?」指的是看法心思。

「心」亦是罪惡的源頭,耶利米書:「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主耶穌基督亦說:「因為從心裏發出來的,有惡念、凶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這都是污穢人的。」人犯罪時就被罪惡的網羅所纏。陳博士小學開始近視戴眼鏡,現時戴漸進式老花鏡。有人說魔鬼犯罪前給人縮小鏡,將罪的後果縮小,令人認為罪微不足道無關痛癢;犯罪後則給人放大的鏡將人的罪放大,令人對自己絕望不敢到神前。人需要清心到神面前。

「清心」的多重意思

「清心」更代表「內心的清潔」,「潔淨」的原文亦正是「清心」的「清」字。陳博士提到主被賣的那一天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清心除指在外表及肉體上的乾淨,更代表內心的清潔。在提多書亦記載「在潔淨的人,凡物都潔淨」。

清心的「清」亦指「在神面前被接納」猶太律法上不少人被視為不潔淨,意指在神的面前不被接納的東西。陳博士提到不久前六合彩獎金累積到一億,不少基督徒亦受誘惑想一起買。買六合想看來合法、合理、合情,被大部份接納,甚至人內心也覺得可以接納,但是否在神面前不一定是蒙接納,亦不一定是存無虧的良心。

「清潔」亦表示「貞潔的態度」。有一個信徒擔心貞潔會讓他失去快樂,因此禱告:「主啊給我貞潔,但不要現在給我。」但陳牧師說禱告不是這樣,應求「神啊,現在就給我們清潔、貞潔的生命。」

「清心」亦指美麗、神可以悅納的、聖潔的,就如《啟示錄》記載天使身穿潔白的細麻衣,而耶路撒冷的城牆是精金的,精金亦與「清」有同一意思。

此外「清心」亦指有純潔、專一的態度,雅各書提到「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專注耶穌基督提醒的「先求祂的國」。

「心懷二意」阻攔人「先求祂的國」

相反「專一」的敵人就是心懷二意,表裡不一。英國有個皇帝受浸禮,當牧師舉手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施浸時,但此皇帝舉手右手堅持不浸下去,他說我仍未向一個仇人報仇,要留下右手施行報仇。神說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耶穌基督對馬大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

在社會上人習慣彼此猜測。陳牧師分享過去二十年在溫哥華牧會。禮拜前後的十五分鐘被視為關懷信徒的最好時機,因此他亦在那些時間到處關心會眾。一次他去關心一位弟兄說:「某某弟兄,我很高興見到你。」對方卻回應說:「牧師,你說得真『行貨』,這只是出於職業需要而已」此話令陳牧師反省自己的問候是否真的發自內心。

耶穌在登山寶訓提醒:「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陳博士說此話令人感沮喪,因為人自覺不能像主一樣謙卑、哀慟、溫柔、清心。但雖然今生人永遠不能達到耶穌基督的要求,但此等品格可在人生命中慢慢注入。凱倫凱勒在嬰兒時成為又盲又聾的人,但她說:「我雖然眼看不見,但心裡能看到,這比兩眼健全但心靈盲眼好。」人的心越分心越無法看見,心越不分心、越單純,就越能看到神的位格。人都有想去的地方、想見的東西,有的看到一生難忘,有的不外如是,但眼睛跟著神時人生命截然不同了。

什麼是知足﹖腓力說:「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不少美國的跨國公司在本土僱用超過萬人,但公司總部卻設在瑞士小鎮或愛爾蘭等地方,為的就是避稅。知足對商人來說不是商業美德,不少商家鼓勵人擁有更多。

但擁有更多不代表人會知足,但父顯現給神時會得到滿足,因為清心的人必得見神。摩西禱告神顯出他的榮耀,大衞的心聲:「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

信徒不渴想見到神

但今天教會裡渴慕神想見到神的心不常在信徒身上看見。陳牧師認為原因有三方面。「會否我們享受現在舒適,忘記將來的榮耀呢﹖如果嚮往現世的金錢就不在意天堂的黃金階;如只求生活如意,信仰就只是點綴而不是將來的盼望。」

著名盲人作曲家克羅斯比出生六周就因病失明,但他沒怨天尤人。一次一位傳道人語帶同情地跟他說:「我認為神給你這麼多恩賜,但沒給你視力,這實在是遺憾。」但克羅斯比說:「如果出生時我能向神求一件事——我希望出生就是盲的,因為我返天家時第一個我能看到的就是我救主的面容。」

陳牧師有一位好姊妹患了癌症,醫生告訴她時間不長,她沒恐懼悲傷,更與牧師討論如何安排身後事。她要求在自己的棺木裡她右手中放一只叉子。她解釋在聚餐時收拾桌子的人常說:留下你的叉子,因為還有甜品。她因而希望當別人看到她遺體手中的叉子時,會明白:更好的還會來,陳牧師說:「我們是否過份享受現在的舒適,不盼望將來的榮耀呢﹖」

第二,今天的信徒或過份重視世俗的地位,不重視人生的目的。陳牧師慨嘆不少人今世積極地做妻子、丈夫、兒女、僱主、公民,盡世上的責任。一次陳博士與家人逛街,看到一件T恤上寫著一句他雖不能完全同意,但覺得有意思的話:「你若想一小時高興,吃一頓午餐;想開心一天,去鈎魚;如想開心一個月,就結婚,如果想開心一年,希望你得到一份遺產。如果你想一生快樂,你就去服侍人群吧。」。

追求快樂不應是基督徒的人生。耶穌教人「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然後是「愛人如己」。不是重視世俗的地位忘記人生的目的,更不單重視十字架的功效而忘記救主的美善、要恩賜不要恩主。陳博士說:「十字架的救恩最重要不是讓人離開罪,可以進入天堂,乃是讓我們不斷在神裡面不斷認識,認識他的心腸。」

處處見到神

陳博士又詳細解釋「必得見神」的意思﹖首先,人可以在神的創造上看到神。耶穌在麻雀看到神保佑、在百合花裡看到神的仁慈,看到神的話語像農夫撒種,在陽光雨水亦看到神的恩典。一位商人和一位詩人兩人一起看日出,當看到燦爛奪目的大陽升起時,商人說:太陽像一大塊黃金,但詩人卻說:「我看到神的榮耀,像天千萬使高唱:『聖哉、聖哉、聖哉!』」正如詩篇裡說的:「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人不單可在宇宙看到神,在世事變幻亦看到神。詩46篇詩人似處在動蕩中,但從中看到神:「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另一節:「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歷史中不是一連串的偶發事件。以斯帖記整卷沒有提過「神」一字,但在全卷中都能看到神在工作。末底改偶然聽到刺殺王的計謀、王偶然失眠、又偶然讀歷史、又偶然看到末底改救過他,當他想如何賞賜他時,正好哈曼走過,當哈曼向以斯帖求情時又偶然在那一刻被王看到,以為他調戲以斯帖……陳牧師說:「世事沒偶然,都有神的工作。」

在2009年戴紹曾牧師的安息禮拜中,陳博士最難忘的是一對醫生夫婦的分享。在戴牧師離世前一周她問:「過去五十年的事奉中哪一段時間、事奉令你最興奮呢﹖」戴牧師沒有說自己成為台灣兩間神學院的院長,亦沒有提及自己在新加坡担任海外基督使團的總幹事,亦沒提自己創辦國際專業服務機構或在四川被選為模範巿民的豐功偉績。他只說:「當我看到神在工作時,我的心就興奮了。」

人在生活環境中亦能看到神。人生很多事我們不明白,甚至問:「神啊,你在哪裡﹖」一位無神論者寫:「God is nowhere」,基督徒過來,將nowhere變成「now here」。陳博士說:「我們是否覺得神在我們當中,還是離我們遠呢﹖在人生變幻中是否看到神﹖」

一位神學生在畢業禮上見證自己在神學院三年學習中學到三個功課。第一年他在神學院的義務的事奉工作中學習到事奉要甘心去作。第二年他學到不單甘心去作,更學到打掃時就打掃乾淨,洗手間要洗得亮麗,搬抬時心裡不要嘀嘀咕咕。第三他在忙碌的讀書及教會服侍生活中學習到事奉不單要「甘心」、「忠心」,更要」放心」。

十二個門徒派餅給五千人,非常疲倦。原本以為派完後可以休息,但耶穌催迫他們上船,到上船耶穌卻不見了。夜裡四更天他們因風不順,搖櫓甚苦,正辛苦之間耶穌在海上走過來,對害怕驚惶的門徒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

「遵行耶穌基督旨意時感到甚苦,不知耶穌在哪裡時,耶穌實在禱告。」陳牧師說:「我們是否願意做清心的人﹖清心的人可以見到神。清心的時候我們可以見到神的工作、神的施恩。」

相關新聞
[講道會之六] 陳耀鵬博士:憐憫導向 恤性體諒
[講道會之五] 陳耀鵬博士:飢渴靈糧 慕義理想
[講道會之四] 陳耀鵬博士:溫文爾雅 柔抗文化
[講道會之三] 陳耀鵬博士:哀慟的人有福
[講道會之二] 陳博士講解「虛心的人有福了」真義
[講道會之一] 陳耀鵬—八種心志、福隨而至


(本報推出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專題,每日即時更新,與信徒一起回顧每堂講道內容)


標籤:   觀看所有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最新新聞
dot 英國最高法院將「女性」明確定義為「生理女性」
dot 「看,你的母親!」受難十架聖殤 默想超越血緣之愛
dot 《深淵宇宙》拍攝花絮 男女角劇組人員經歷生命轉化
dot 台灣教會奇幻福音電影《深淵宇宙》受難日全台院線上映
dot 吳振智牧師「聖殤之旅」:拆毀宗派隔斷的牆 超越宗派藩籬
dot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dot 基督徒Youtuber迺哥從零開始 闖出新媒體一片天
dot 伯神教牧研討會:神學教育、教會營運、年青人、牧者心
 最新專欄
dot 曾維州:推介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
dot 《功夫熊貓》– 不夠格的呼召
dot 宣教環境巨變,國際夥伴如何繼續與中國教會同行?
dot 為什麼這麼多超大型教會似乎存在腐敗?
 最新生活
dot 調查:三分二家長不清楚《強制舉報虐兒條例》因管教情緒波動逾半不求助
dot 女青研究: 40.6%婦女「不幸福」越年輕「幸福感」越低
dot 從「白宮爭執」看情緒管理 葉大為牧師:了解「情緒按鈕」可免失控
dot 「如何高效靈修」乾貨教學 讓親近神能滿滿收穫!
  證道
從舊約到預苦期:高銘謙牧師解「金牛犢事件」與悔改真義
建道神學院代院長高銘謙牧師預苦期間講解摩西在西乃山四十晝夜按受《十誡》的事蹟,並從中揭示帶給今天信徒的啟示。
溫偉耀博士告別講壇:跨越半世紀的信仰旅程
台灣名牧劉曉亭:警惕!「宗教虛偽」會傳染!

圖片新聞

prev next
漫畫
>
真理蔡園
香港之路如何走?牧者籲聖經價值同建上帝新城
香港之路如何走?牧者籲聖經價值同建上帝新城
 
華人福音戒賭會議 蕭如發:屬靈五官助戒賭
華人福音戒賭會議 蕭如發:屬靈五官助戒賭
 
 
禮賢會香港堂增設週六崇拜
第一屆趙天恩學術研討會
   
logo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廣告發佈 | 聯繫編輯 | 投稿 iconCopyright © 2025 Gospelherald.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