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我們
廣告發佈
投稿
English Edition
手機版
首頁
總覽
國際
非洲/中東
|
美洲
|
亞太
|
歐洲
|
普世
教會
宗派
|
宗派聯合
|
教會發展
|
佈道牧養
|
社關
|
證道
|
活動
|
其他
事工
組織團體
|
人物
|
教牧人員
|
神學理論
|
中國事工
|
其他
宣教
臺灣
|
中國大陸
|
港澳
|
海外宣教
|
其他
教育
教牧
|
神學院校
|
青少年教育
|
其他
社會
倫理/人權
|
社會服務
|
宗教環境
|
時事
文化
音樂
|
書刊
|
影像視頻
|
人物
中國
基督教
|
宗教
|
社會
|
人權/宗教自由
|
觀點
社論/專欄
編者的話
|
牧者的話
|
時事天下
|
愛妻部落
|
科學與信仰
|
深靈博客
|
讀者有話說
|
當年今日
生活
家庭
|
科技
|
生活故事
|
每日靜修
|
信仰漫畫
|
健康
娛樂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
索取Banner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
首頁
>
事工
>
組織團體
[講道會之六] 陳耀鵬博士:憐憫導向 恤性體諒
改變字體大小
[-]
[+]
陳麗斯
/ 基督日報記者
2011年08月06日04時15分 上午 Posted.
» ,陳博士已講到「八福」的五福—「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圖:基督日報)
港九培靈研經大會來到第六天,陳博士已講到「八福」的五福—「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教導大家思想耶穌所教導的「憐恤」。
陳博士開始提到近月日本地震及海嘯上致不少人失去家園,流離失所;溫州車禍令不少人家破人亡,看到這些災難的人心裡會自然生出測隱的心。而「八福」中耶穌沒對憐恤或憐恤什麼人作界定,只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他們將會得憐恤。
什麼是憐恤呢﹖就是看到別人的困難、患難和痛苦而產生溫柔的同情。憐恤是對需要幫助的人發出的溫情,特別在家庭中顯現出來。父親對兒子有憐恤的愛,耶利米書31章20節:「以法蓮是我的愛子嗎?是可喜悅的孩子嗎?我每逢責備他,仍深顧念他;所以我的心腸戀慕他;我必要憐憫他。」母親對自己懷中的孩子的愛:「婦人焉能忘記他吃奶的嬰孩、不憐恤他所生的兒子。」
憐恤不單是感覺或情懷,更要付諸實行,對別人遭遇的事有感動或同理不是憐恤,要加上行動才是憐恤。
耶和華的憐恤像就浪子的父親原諒兒子
舊約中「憐恤」一詞專門形容神對百姓的慈愛,每次以色列人遇災難時,神都憐恤他們給他們悔改的機會。如詩篇116章5節「我們的神以憐憫為懷。」即使子民不配得憐憫,神仍憐憫他們,這憐憫與神的愛連在一起。這是主願意赦免人們罪過的基礎。但以理為耶路撒冷的子民祈禱,說:「我的神阿、求你側耳而聽、睜眼而看、眷顧我們荒涼之地、和稱為你名下的城。我們在你面前懇求、原不是因自己的義、乃因你的大憐憫」他沒自誇,只求神的憐憫。人可以大膽地求神的憐憫。彼得前書「你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在他的憐恤裡人重新有盼望。
神的憐恤減輕人的痛苦。聖經提及很多人到耶穌的面前求「可憐我吧」,包括瞎子重見光明,為女兒求醫治的母親,為被鬼附的兒子的父親求同情,十個長大麻瘋的人等,他們都求主可憐他們,而他們都在耶穌裡得憐恤。難怪希伯來書稱他們「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耶和華的憐恤像就浪子的父親原諒兒子,將袍子給他披上、將戒指給他戴上、又將鞋子給他穿上。人犯罪後神在伊甸園呼喊人:「亞當,你在哪裡﹖」亦是憐恤人的話,並因為他們赤身露體感到羞恥,神為人預備皮衣給他們穿上。神聽到祂的子民被壓迫的呼聲,差士師施行拯救,開恩憐憫,一次又一次救贖他的子民,他的憐恤從未斷絕。
陳博士說,新約中歷史中最大的憐恤就是神為世人的緣故將獨生子賜給他們,使人和神和好。耶穌在十架上為人負上罪債,讓我們得自由。公義和憐恤沒有衝突,二者同時地彰顯在十字架上,將人從罪債中釋放出來,他們再無需逃避將來的忿怒。憐恤是神看到人陷在罪裡,世界在敗壞中,就動了慈心,並付諸行動。
耶穌國度的人應是有憐恤的人
陳博士分享他認識的一對宣教士夫婦的經歷。他們二人在加拿大生活了三十多年,二人都奉獻給神,並在華人教會帶領土生土長年青人。雖然他們兩個女兒都全時間奉獻做傳道人,但兩夫婦不以此滿足。於是2000年去到巴拿買作短宣,探訪布朗城巿的華僑。雖然當地治安不好,甚至他們探訪時發生有華僑被槍殺的案件,但是他沒有害怕,反更深感只有福音能給僑胞平安。於是回去加拿大把房子賣掉,回到布朗巿服侍華僑。陳牧師拜訪他們時,他們住在教會的房間裡,完全沒有私人空間,因為他們住的房間同時是會客室。他們遭遇生活上重重困難,有一次他們聽不懂電台的西班牙廣播通知,正在洗澡的他們因為突然的制水而弄得狼狽不堪;此外教會的車子性能不好,下兩時擋風玻璃入水,出入探訪甚不方便。但惡劣環境下,他們更突顯出傳福音的熱心以及對當地華僑的憐恤。
他指出很多人因為看到別人的罪和世界的敗壞而動了慈心,並付諸行動。這些人不會講自己的犧牲或滿口埋怨,只學效主的榜樣,因「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求神給信徒有耶穌基督的心腸,並有宣講救恩的行動。
《聖經》裡的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是講關於憐恤的事情。有個人下耶利哥時被強 盜打個半死,有祭司和法利賽人經過,雖然可能覺得他可憐,但沒作出什麼行動;但外邦的好撒瑪利亞人將這受傷者帶回去,放到客店裡讓他休息得到照顧,更為他付出金錢,這就是同情加上進一步行動。憐恤需要實踐出來,不像耶穌講的文士和法人,雖知道律法但沒行最高標準,就是行公義、好憐憫。耶穌講這比喻前先問:「誰是我的鄰舍﹖」之後他問:「哪一個是他的鄰舍呢﹖」這提問似乎不是在問「誰是」,而是在問「應怎樣做」。於是律法師回答:「是那付諸行動者」,而耶穌:你去照樣做吧。
陳博士說,耶穌國度的人應是有憐恤的人,我們都是被打傷被搶劫的人,打劫者就是魔鬼,牠要攻擊搶奪我們,並讓我們躺在地上等死。但耶穌憐憫我們,將我們救起。「我們是否願意像好撒馬利亞人,還是名哲保身的法利賽人﹖
另一個比喻是講沒憐恤心的人。當彼得問耶穌:我寬恕人七次足夠嗎﹖耶穌就講了一個比喻:有人欠主人七千両銀子,沒有可償還的,主人要將他一切變賣,甚至變賣家人為奴還債。那人就伏在地央求寬限還債的時間,於是主人就「動了慈心」,不單沒將他和家人賣為奴隸,更免去他的債。但那人出來遇到欠他十両銀子的人,雖然數目也不少,但那人用與他求主人的相同的話求情時不單拒絕了他,更將他下在監牢,毫無恩慈、同情與憐恤。後來主人責備他應當饒恕他們,像主人饒恕他一樣。他大怒交給掌刑的。最後耶穌下了結論:「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這比喻中將憐恤與饒恕放在一起。陳博士認為此處點明了對人憐恤是基於神對我們的饒恕:「沒有比我們知道自己得饒恕更能讓我們能饒恕人,沒有什麼比願意饒恕更能證明自己是得到饒恕的人。」
陳牧師講了一件事。日本中佐淵田美津男因為指揮珍珠港偷襲而成為日本的英雄,後來他信了耶穌。他信耶穌是因為兩件事。一次他的一位朋友講到他在集中營的時候,有一位美國的少女常常探望他們。原來那少女的父親是宣教士,被日本人用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但他前仍為行刑的日軍禱告,他對少女饒恕的力量來源甚感好奇。後來他再看了一本書《我曾是日軍的俘虜》,書中作者為了報復日本自願加入美軍,要用轟炸機炸日本。但後因燃料用盡被迫降在中國日本佔領區,在被俘虜三年四個月期間受盡凌辱,看到同袍病死或被日本人槍殺,令他對日本人的仇恨有增無減。但一次他讀聖經看到路加福音23章34節:「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時,主的靈感動他,融解了他內心的仇恨,他完全地原諒了日本人,內心得釋放和喜樂。回到美國後他攻讀神學後再回到日本,並立志將愛傳給日本人。美國少女與饒恕日軍的書中饒恕的力量令淵田美津男深深感到好奇下,找了一本聖經來看,最終接受耶穌基督,更成為一位牧師。紀念珍珠港事件的週年時,他將一本《聖經》送給美軍,上面正是刻著「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能憐恤決定於是否打開恩典的開關制
陳牧師表示,「八福」不是新律法,但描述作為新以色列人的基督徒。可惜多少神的兒女不肯憐恤,內裡苦毒自憐,甚是可憐。他說:「憐恤不在乎我們內心感覺或自己的能力,而在乎我們是否決定打開開關制,是一種決定,讓上帝的憐憫、能力和愛透過我們流露出去。而當上帝的憐恤臨到我們時,內裡不好的感覺也可改變。」
他分享一次經歷。兩個月前有一次他往返長洲坐船時,正想安靜預備講章時,聽到船上有人高談濶論,心裡感到他們很討厭。但後來轉念一想:他們亦是自己憐恤的對象,並想到他們可能因工作壓力大而能去長州稍稍休息。當他用同理的心去想時,就再也不再覺得他們嘈吵,因為自己在心態上已有改變:「如我們願意讓神的憐恤流露出來時,裡面的感覺也可以改變。」
他又分享有位弟兄因為工作壓力身心俱疲,一天參加崇拜時心中暗忖,決定不理會任何人,不做任何事,打算崇拜完就馬上離開。沒想到坐在他旁邊的是一位慕道朋友,他對講道有反應,更向他提問,主動交談。原本心情沮喪的弟兄為幫助他,連自己的心情也改變過來。「有時我們只要願意將神的憐憫流露出來,做一個簡單的決定,神的憐憫就流到我們身上,也流到別人身上。」「我們不再需要去判斷某人是否值得憫憐,亦不再以外貌看人。每個基督徒裡都有基督,每個失喪的人都需要耶穌基督,而每個人都有被憐憫的需要。」
他又說,基督徒被憐憫圍繞,回頭就看到憐憫:「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仰望的話就看到憐憫:「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每日的開始亦是憐憫:「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至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
我們本來不配得憐憫,憐憫人的人自己也得到憐恤。但我們不因憐恤人而賺得神的憐恤,甚至不能通過饒恕人賺得神的饒恕,因為神的憐恤和饒恕是恩典。
成為憐恤的通道
當經歷憐恤、分享憐恤時,裡頭的情況會改變,令們我們得更多憐恤可憐恤更多人。耶穌叫我們成為憐恤的通道,他說:「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求神幫助我們廣施憐恤。
他最後說了一個故事。有一個男士在街角看到有個老婆婆在討飯。她滿白髮、滿臉皺紋,衣衫,前面有個鐵罐。他想起母親若在世亦應是這個年紀,因此每次經過都給她投入數塊錢。日子久了,老婆婆也漸漸認得他,但她一直都沉默不語。一次假期,他帶年幼的女兒上街,看到老婆婆時就摸摸口袋,摸出兩個硬幣,給女兒一枚讓她放在鐵罐裡。婆婆原本低著頭,聽到硬幣掉到罐子裡的聲音就抬起來,開口對他的女兒說:「如果我的兒子仍在世,我的孫就像你那樣年紀了。」婆婆接下去再跟他的女兒說:「可否讓我摸摸你的頭﹖」女兒很害怕,跑到他身後。他猶疑一下,就彎下身對老婆婆說:「這個孩子很害羞,很對不起。但請問可否讓我代替她﹖你能當我是兒子摸摸我的頭嗎﹖」婆婆看著他,表情驚訝,不知道讓怎樣做。那先生說:「不用客氣,請摸一下我的頭,因為我很久已沒有被媽媽摸過了。」婆婆掉下眼淚,對他講:「先生,這是你給我最大的施捨,多少錢都不能取代。」他也說:「我也多謝你,我也很久沒給媽媽摸過了。」後來他們離開婆婆後,他的女兒問他:「你不怕她的手髒嗎﹖」他回答說:「母親的愛最純潔,沒有骯髒的母愛,你以後就會慢慢明白的了。」
陳博士說:沒有骯髒的憐恤,因憐恤是耶穌的屬性,是天國子民生命的品格。當用神的憐恤接觸撫摸有需要的人時,神的恩慈就撫摸你。「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
他向大家發出三個呼召,呼籲信徒學效接受傳福音的呼召全時間傳道,又呼召願意因著神的寬恕而憐恤自己心中懷恨的人,以及願意去接觸像老婆婆一樣看來髒兮兮的人,並自己讓耶穌接觸,以流露憐恤的品格。
相關新聞
[講道會之五] 陳耀鵬博士:飢渴靈糧 慕義理想
[講道會之四] 陳耀鵬博士:溫文爾雅 柔抗文化
[講道會之三] 陳耀鵬博士:哀慟的人有福
[講道會之二] 陳博士講解「虛心的人有福了」真義
[講道會之一] 陳耀鵬—八種心志、福隨而至
(本報推出
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專題
,每日即時更新,與信徒一起回顧每堂講道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
標籤:
觀看所有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最新新聞
英國最高法院將「女性」明確定義為「生理女性」
「看,你的母親!」受難十架聖殤 默想超越血緣之愛
《深淵宇宙》拍攝花絮 男女角劇組人員經歷生命轉化
台灣教會奇幻福音電影《深淵宇宙》受難日全台院線上映
吳振智牧師「聖殤之旅」:拆毀宗派隔斷的牆 超越宗派藩籬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基督徒Youtuber迺哥從零開始 闖出新媒體一片天
伯神教牧研討會:神學教育、教會營運、年青人、牧者心
最新專欄
曾維州:推介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
《功夫熊貓》– 不夠格的呼召
宣教環境巨變,國際夥伴如何繼續與中國教會同行?
為什麼這麼多超大型教會似乎存在腐敗?
最新生活
調查:三分二家長不清楚《強制舉報虐兒條例》因管教情緒波動逾半不求助
女青研究: 40.6%婦女「不幸福」越年輕「幸福感」越低
從「白宮爭執」看情緒管理 葉大為牧師:了解「情緒按鈕」可免失控
「如何高效靈修」乾貨教學 讓親近神能滿滿收穫!
證道
從舊約到預苦期:高銘謙牧師解「金牛犢事件」與悔改真義
建道神學院代院長高銘謙牧師預苦期間講解摩西在西乃山四十晝夜按受《十誡》的事蹟,並從中揭示帶給今天信徒的啟示。
溫偉耀博士告別講壇:跨越半世紀的信仰旅程
台灣名牧劉曉亭:警惕!「宗教虛偽」會傳染!
圖片新聞
台灣教會奇幻福音電影《深淵宇宙》受難日全台院線上映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伯神教牧研討會:神學教育、教會營運、年青人、牧者心
伯神「教牧研討會:牧養——回顧與前瞻」牧者座談堂會新出路
塵世中如何羈旅?賀騰博士探究奥古斯丁「幸福論」
【專訪】受神國創業大賽啟發 專業編劇「十仔」盼為追劇族「解咒」
漫畫
>
真理蔡園
香港之路如何走?牧者籲聖經價值同建上帝新城
華人福音戒賭會議 蕭如發:屬靈五官助戒賭
禮賢會香港堂增設週六崇拜
第一屆趙天恩學術研討會
免費刊登活動消息
更多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廣告發佈
|
聯繫編輯
|
投稿
Copyright © 2025
Gospelherald.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
電郵推廣軟件及服務由《思齊Spread》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