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我們
廣告發佈
投稿
English Edition
手機版
首頁
總覽
國際
非洲/中東
|
美洲
|
亞太
|
歐洲
|
普世
教會
宗派
|
宗派聯合
|
教會發展
|
佈道牧養
|
社關
|
證道
|
活動
|
其他
事工
組織團體
|
人物
|
教牧人員
|
神學理論
|
中國事工
|
其他
宣教
臺灣
|
中國大陸
|
港澳
|
海外宣教
|
其他
教育
教牧
|
神學院校
|
青少年教育
|
其他
社會
倫理/人權
|
社會服務
|
宗教環境
|
時事
文化
音樂
|
書刊
|
影像視頻
|
人物
中國
基督教
|
宗教
|
社會
|
人權/宗教自由
|
觀點
社論/專欄
編者的話
|
牧者的話
|
時事天下
|
愛妻部落
|
科學與信仰
|
深靈博客
|
讀者有話說
|
當年今日
生活
家庭
|
科技
|
生活故事
|
每日靜修
|
信仰漫畫
|
健康
娛樂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
索取Banner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
首頁
>
事工
>
組織團體
[講道會之五] 陳耀鵬博士:飢渴靈糧 慕義理想
題目:「天國子民的生命表現」
改變字體大小
[-]
[+]
陳麗斯
/ 基督日報記者
2011年08月05日02時29分 上午 Posted.
» 來到第五日的午堂講道會,陳耀鵬博士以「飢渴靈糧 慕義理想」為題續解「八福」的第四福。(圖:基督日報)
來到第五日的午堂講道會,陳耀鵬博士以「飢渴靈糧 慕義理想」為題續解「八福」的第四福——「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
陳博士先提到禁食。有人因為有特的需要,或參加基督教機構的籌款禱告活動,或因身體檢查而禁食。禁食後只吃簡單的白粥亦甚覺美味,因為肚子餓。又或是運動後,簡單的白開水比白無聊賴下喝的果汁更令人心曠神怡,只因口渴。
耶穌用人常有的經歷形容人對義的追求。有人說此經文的理解只在於人渴慕神,神就使人飽足,當然這也是正確的描述,但耶穌所說的「飢渴慕義」的「義」有更深刻的意思。
從「八福」結構看「公義」
「公義」一詞在登山寶訓中出現了五次,當中在「八福」中出現「義」字的有第四福「飢渴慕義」及第八福的「為義受逼迫」。縱觀馬太福音中「八福」的結構,
第一福跟第第八福結局同是「天國是他們的」;而中間的八福以由兩組的四個福氣組成,每組中有36 個希臘文字,而第四福跟最後一福都跟「義」有關係,有對稱及對比。
他先解釋第一組福氣。前三個包括「靈裡貧窮」、「哀慟」及「溫柔」均強調內裡的更新,似是破碎、倒空自己的心態。這樣的人自知無有的、為罪悲痛、不維護自己權利的人有福了,然後他們要從「空」走到「滿」的話需要來到第四福「飢渴慕義」。
後四個福是另一組,前二個包括「憐恤人」、「清心」及「使人和睦」,然後再以「為義受逼迫」為結束。這裡所說的並不是因缺少公義而飢渴得到,反是流露出來的公義使人受逼迫。
陳博士分析「八福」時表示,第四個義「飢渴慕義」是因為前三個倒容後的空洞和缺乏,而最後一個福「為義受逼迫」則是因為已被前三個福的公義的內涵所充滿。他再將八個福氣串連起來,表示當虛心放下自己、為自己的罪哀慟、並以溫柔放下自己的權利,服在神的權下時,裡面就會產生飢渴慕義的心,而神的義則包括後面的三個福氣,就是憐憫、清心和使人和睦,因而帶來為義受逼迫。
「義」的比較
陳博士認為馬太特別經常使用「義」一詞,因此為讓我們更明白義整個五章甚至登山寶訓都在講「義」。而當中又特別將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世人的義、一般人的義、宗教的義及耶穌要求的義作比較。他分別從思想的義、行為的義和關係的義三方面加以剖析。
思想上的義—動怒與奸淫
耶穌叫人不要隨便動怒。陳博士說明當時的文士跟法利賽人將殺人限制在一般具體殺人的行為上,認為實際殺人才受公會審判,無實際行為,只有意念,或罵人咒詛都沒罪,這與今天法律的要求一樣。但耶穌說動怒的,無緣無故動怒亦等同殺人。耶穌說不可罵人為「拉加」和「魔利」,意指「笨蛋」、「你無用、令人羞愧的」等。他說,無心的話易引爭端,殘忍的話刺入人內心,野蠻的話對人成了致命打擊。殺人不是一時衝動,而是心裡積累的苦毒憎恨造成,因此耶穌說有這念頭都要受審判。
人與人關係影響人與神關係,因此耶穌說不和人和好的話,神不能接納其獻上的禮物。陳博一描述有一幅圖畫上畫了耶穌注視馬大,馬大注視馬利亞、馬利亞注視耶穌,但三人不同的是馬大帶著怒氣怒視馬利亞,馬利亞帶著喜樂看主,主帶著關懷慈愛看馬大,似跟馬大說:「看著我就有喜樂,不要對人懷怒。」
耶穌談到思想上的義時亦提到奸淫的問題,律法真義是指著內心純潔,因此耶穌要求做到行為上不犯奸淫並不夠,更不要動淫念,這幾罪的焦點從外表轉移到內心。陳博士表示這裡可能令弟兄感到為難,因為活在香港無可避免接觸誘惑性圖像,天氣熱時面對衣著少的姊妹,「當某些思想來到時怎樣呢﹖求神幫助我們抗拒,雖有思想進來,看一眼是無法避免,但第二眼就要離開,不要再想下去。」基督徒對情慾只有一個方法——逃避。
舊約故事中參孫的失敗就因為好色。「聖人不是沒有卑賤的情操,只是他不為卑賤情慾所征服。」約伯說:「與眼睛立約,怎能戀戀瞻望處女呢?」陳博士說:「求主幫助,不讓我們對淫念有藉口,放縱情慾有悲慘後果。……當我們面對自己有淫念時,要告訴配偶,教會傳道人,向他們負責,真正的自由不是外在的自由,滿足永不止息的慾念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自由是不被慾念控制。」
他又提到張德培年不到18歲已得1989年法國網球公開賽男子組單打冠軍。在愛情上他一直等候神帶領,他一面肯定信仰比愛情更重要,一面持守貞潔。在一次被訪問有人問他有什麼事永遠不會做時,他只回答:「我不會進行婚前性行為。」陳博士說這世代如此的答案甚為難得:「這時代婚前性行為及婚外性行為已走向年輕化、合理化和即食化。求神幫助我們保持貞潔的原則,在思想上避免動怒、並保守我們不懷淫念。」
行為上的義
耶穌教導信徒要忠於婚姻、謹慎言語。但當時猶太人幾乎在任何情況下隨便給妻子休書,但耶穌教導離婚是神不喜悅的,只有配偶犯淫亂,破壞生命之約關係時才要這樣做。耶穌時代離婚風氣盛,甚至文士用律法推波助瀾,當時男士隨便休妻,破壞「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開」的教導。,因此耶穌強調夫妻關係的嚴肅、聖潔及關乎一生。
言語上,耶穌又教導不可背誓。當時猶太人要求以色列人守律法,不可背誓,所起的誓要謹守。但法利賽人隨意刪改,將誓約分為兩種,一是奉神的名所起的、另一種指著物件所起,似跟神無關。但耶穌說天是神的座位,因為地是他的腳凳,甚至不能指著自己的頭起誓,就是不能指著任何東西起誓,或說指著物件起誓與指神起誓都一樣,更重要的是若生活只講誠實話的話,根本用不著起誓。陳博士提到有一位肢體工作上誠實,老闆要他在帳目上不清楚表現時他立即辭去工作。他問:「我們在申請公屋、居屋、信用咭,甚至作十一奉獻時是否向神誠實呢﹖」
關係上的義:被動求和,主動求關愛
耶穌說:「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耶穌此處想要表達的是即使人用不義對待我們亦不要報復。他解釋打右臉只能用右手打,但當時的人多用右手吃飯,更可能指的是用左手的手背打右臉。用手背打人有強烈羞辱意味,在當時人們只會對小孩和奴隸如此作。耶穌想表達的是:即使人強烈地羞辱自己時亦不要報復,甚至將左臉亦由他打。亦有人認為左臉轉過去是要求別人別用羞辱的方式,而用平等的方式處理問題。
耶穌說:「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當時的人一般人只會有一件外衣,因此舊約規定借別人外衣時,晚上要還給他,否則晚上沒有被子蓋。亦即說別人拿你的東西要多給他。另一說「 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這是由被動轉為主動,不埋怨,讓人得到好處,並當別人視你為工具時仍對對方是人,滿足他需要。
「有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這裡說的似乎是上文所指、曾傷害我們的人,耶穌提醒即使這些人向自己借貨時仍要幫助他。陳博士說:「這些是現時代不流行的做法,但耶穌說作為天國子民不以牙還牙,更為對方的需要給他。被動的求和,不報復,更從別人的好處著想。不單不被動的與人作對,更主動的愛別人。」
猶太人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聖經本沒提到要恨仇敵,猶太人更將「如同自己」刪去,只將親屬視為鄰舍,對不認識的人不關心,對仇恨一定要恨,但這些在聖經沒講過。人內心不願愛仇敵,但耶穌說要愛仇敵,為逼迫你的人禱告。
陳牧師提到美國籍的挪威宣教士聶和慈牧師和師母在中國河南省建立教會宣教。1938年10月24日他們的住宅被日軍飛機作為轟炸目標,他小女兒更重傷去世。1941年美日宣戰。聶牧師全家被送往集中營,戰事結束退回美國。亞洲局勢已趨穩定,很多美國宣教士要回到東南亞宣教,不少都返回香港、澳門、星加坡等地等待回中國,但聶牧師要求要到日本宣教。差會認為他年半百,再學一種語言,適應一種新的文化生活有相當難處。但聶牧師堅持他的感動,理由是要遵照主耶穌親口說的話:「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他認為日軍的暴行,就是因為不認識神,因此他們夫婦一起到了日本北方秋田市傳福音、建教會,設立神學院。每當見證小女兒被日軍轟炸慘死的事情時,不少日本人聽後都大受感動,在神面前流淚悔改,祈求寬恕,並歸向基督。
陳博士總結說:「讓我們明白如何追求飢渴慕義,包括憐憫、清心,使人和睦,更在思想、行為和關係上,不隨便動怒,不懷淫念、忠於婚姻、慎於言行,更去愛仇敵,為不喜歡我們或不喜歡我們的人禱告。」
最後他帶領大家一同禱告:「親愛的天父,你說飢渴慕義的人必得飽足。但我們承認達不到你的標準,甚至連飢渴的心都缺乏。求你教我們如何回應你的要求,讓我們的心得到飽足。如果我們有苦毒,或有人不能饒恕,又或有什麼習慣影響們聖潔的生命,求你今天叫習慣從此消滅,讓我們靠你的力量做聖潔的人,在關係上靠著恩典被你稱讚為飢渴慕義的人。求你帶領我們以下的時間,禱告奉主名求。阿門。」
相關新聞
[講道會之四] 陳耀鵬博士:溫文爾雅 柔抗文化
[講道會之三] 陳耀鵬博士:哀慟的人有福
[講道會之二] 陳博士講解「虛心的人有福了」真義
[講道會之一] 陳耀鵬—八種心志、福隨而至
(本報推出
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專題
,每日即時更新,與信徒一起回顧每堂講道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
標籤:
觀看所有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最新新聞
英國最高法院將「女性」明確定義為「生理女性」
「看,你的母親!」受難十架聖殤 默想超越血緣之愛
《深淵宇宙》拍攝花絮 男女角劇組人員經歷生命轉化
台灣教會奇幻福音電影《深淵宇宙》受難日全台院線上映
吳振智牧師「聖殤之旅」:拆毀宗派隔斷的牆 超越宗派藩籬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基督徒Youtuber迺哥從零開始 闖出新媒體一片天
伯神教牧研討會:神學教育、教會營運、年青人、牧者心
最新專欄
曾維州:推介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
《功夫熊貓》– 不夠格的呼召
宣教環境巨變,國際夥伴如何繼續與中國教會同行?
為什麼這麼多超大型教會似乎存在腐敗?
最新生活
調查:三分二家長不清楚《強制舉報虐兒條例》因管教情緒波動逾半不求助
女青研究: 40.6%婦女「不幸福」越年輕「幸福感」越低
從「白宮爭執」看情緒管理 葉大為牧師:了解「情緒按鈕」可免失控
「如何高效靈修」乾貨教學 讓親近神能滿滿收穫!
證道
從舊約到預苦期:高銘謙牧師解「金牛犢事件」與悔改真義
建道神學院代院長高銘謙牧師預苦期間講解摩西在西乃山四十晝夜按受《十誡》的事蹟,並從中揭示帶給今天信徒的啟示。
溫偉耀博士告別講壇:跨越半世紀的信仰旅程
台灣名牧劉曉亭:警惕!「宗教虛偽」會傳染!
圖片新聞
台灣教會奇幻福音電影《深淵宇宙》受難日全台院線上映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伯神教牧研討會:神學教育、教會營運、年青人、牧者心
伯神「教牧研討會:牧養——回顧與前瞻」牧者座談堂會新出路
塵世中如何羈旅?賀騰博士探究奥古斯丁「幸福論」
【專訪】受神國創業大賽啟發 專業編劇「十仔」盼為追劇族「解咒」
漫畫
>
真理蔡園
香港之路如何走?牧者籲聖經價值同建上帝新城
華人福音戒賭會議 蕭如發:屬靈五官助戒賭
禮賢會香港堂增設週六崇拜
第一屆趙天恩學術研討會
免費刊登活動消息
更多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廣告發佈
|
聯繫編輯
|
投稿
Copyright © 2025
Gospelherald.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
電郵推廣軟件及服務由《思齊Spread》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