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會 > 教會發展
第九晚奮興會‧盧家駇牧師呼召信徒回應遍傳大使命
「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是自己的腳,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
2005年08月10日08時50分 上午 Posted.
 |
»盧家駇牧師呼召信徒回應遍傳大使命。(圖:基督新報) |
盧牧師以「遍傳地極」為題,用馬太福音28章19至20節及羅馬書15章18至20節經文,回顧耶穌基督親自頒佈的大使命,呼召信徒投身宣教。
大使命兩個重點
大使命有兩個重點:
1. 是要求行動的大使命—耶穌說:「你們要去」是命令,要求教會有行動。如果沒有行動是「違命」或「抗命」。
2. 大使命的「萬民」指是全世界的人,本身是跨文化的事工,包括:同文化的佈道、近文化的佈道和異文化的佈道。並且要達到地極,找福音未及之地、未得之民,應承認這是每個基督徒的責任。
3. 很多人傳福音都不負責任。傳福音應包括讓一個人明白福音,幫助他決志,讓他得到施洗,並讓他加入教會,培養為成成熟基督徒,才是真正讓他作耶穌門徒。
4. 這使命本身是「足夠的使命」。人得到神的呼召時,信徒往往感到不安。耶穌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要回應神的呼召。聖經說: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假如相信就變成自己的了,因此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宣教士。
以下是保羅的五大立志,也是盧牧師對會眾的呼籲:
1. 立志跨文化佈道
保羅說自己欠了福音的債、外邦人的債和猶太人的債。他更對猶太人有骨肉之親,用自己永生換取他們的得救。而第15章18節是保羅的宣教是大使命的實現,他立志做跨文化佈道。
宣教讓人體驗神的大能
跨文化佈道是最困難的,因為要突破文化的難度。保羅說:「藉我言語的作為」神與他們同在,加他們加量,用神蹟奇事證明祂的大能力,此外又有聖靈能力的幫助,令保羅大大成功。盧牧師說,宣教能令人體驗神的大能;即使自己無能力,但只要立志做跨文化佈道,定能突破文化障礙。
若我不傳,他們便沒機會聽福音
宣教士是危險的工作,更可能得不到任何果效。盧牧師親見許多宣教士的艱難:在菲律賓,很多人在垃圾堆裡傳道;有人到泰國服侍痲瘋病人,也有人服侍吸毒的軍人。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泰國曾有OMF宣教士被勒索50萬,一年後暴徒收不到贖金,把宣教士槍殺。
面對這些危險困難,為什他們仍要當宣教士﹖他們說:「因為這是命令,若我不傳,他們便沒機會聽福音。」
2. 立志遍傳佈道:讓世上所有人一生至少有一次聽福音機會
保羅「到處的傳」,盧牧師說即遍傳,去更遠的地方,保羅經歷三次佈道,凡所知道的地方都要遍傳,從耶路撒冷到西班牙和相當於今天的南斯拉夫的地方。走遍地中海一帶,凡認識的地區都傳遍。
盧牧師說,差傳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讓世上所有人一生至少有一次聽福音機會。所以「凡有良知,感受神的使命,就應傳福音」。傳福音不是隨便的,是要付上最大代價的宣教士。
3. 立志帶職宣教
保羅昔日因為得不到哥林多教友的奉獻支持而被逼短期做織帳棚工作。
但今天所指的帶職宣教,是指宣教士在創啟地區——即因為政治或宗教理由不能進入的地區,以專業人士的身份,如醫生、工程師、藥劑師等進入發展中國家作宣教工作。
現今全球80%人口在創啟地區,傳統的宣教士不能進入。盧牧師呼籲所有具有各樣專業、才能、語言的能力,要查看有否神的特別旨意,或許或成為「織帳棚者」也無不可。
4. 立志開荒佈道
保羅說:「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盧牧師說,有很多開荒佈道算不上開荒,因為保羅所說的開荒是指從「零開始」的佈道。
盧牧師提到宣教士威廉克里是真正第一個到印度宣教的人;戴德生建立內地會,把福音傳到中國每個省份角落。這些都是真正從零開始的佈道。根據統計,現在福音未及的群體是18萬萬,是全世界人口的27.09%。
5. 立志順服差遣
耶穌說: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盧牧師認為應為宣教工人禱告,他建議每一個人都為所認識的基督徒禱告,求主打發他們作宣教,這樣宣教的人必會大增。
很多宣教士在工場事奉少於1年之內,嚴格來說他們算不上宣教士。盧牧師說,聖經的呼召是一生一世跟從神,因此沒有短期的宣教士。「為什麼不願付出代價﹖為什麼不肯去愛﹖」盧牧師大聲疾呼。「主呼召時應甘心接受呼召。」
盧牧師又說,立志順服差遣是突破不願意順服的心。以賽亞先知有差傳心志,當神說:「我可差遣誰呢﹖」他就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保羅被神呼召後,他主動問:「主啊,我當作什麼」,先把自己獻上。
現今世界有64億人口,但傳道人嚴重缺乏,宣教士更是嚴重短缺。盧牧師呼籲心裡有感動的弟兄姊妹要自己獻上,神會加添力量,並給人不同的引導。
他提到一位奉獻到少數民族的朋友所寫的一首詩,其中的詩句很讓盧牧師印象深刻:「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是自己的腳,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選中了這一條不自由的道路,並非出於無奈,相反地,正是大膽地使用了自己的自由。」(詳見:獻給無名的傳道者-我的弟兄——邊雲波) 短短數句詩句裡,裡有兩次出現「甘心」和兩次「自由」字句。他是多年前的大學生,選擇了不賺錢,不使用自己的專業,被神使用。
最後盧牧師說:「你不用想要先解決所有問題,否則永遠不會奉獻。如聽見聖靈感動,要大膽使用自己的自由。」
「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
最後禱告及呼召
最後盧牧師禱告,禱文約如下:
「慈愛的天父、我們的神,你有憐憫的恩典,但卻有很多人未得到,中國人、黑人、其他各大洲的人都未得救。願你的靈感動我們的心,雖然很艱難,但求你給我們謙卑的心,安靜地讓聖靈在我們的內心工作,告訴是否要用我們。」
他呼召所有願意回應神的呼召的人站立,特別是醫生、護士、大學教授、專業人士,讀普通科目的神學生,為他們禱告立志,共160人決志。會後盧牧師更親自跟進他們的決志情況。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