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vertical vertical vertical
line
icon手機版 rss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 索取Banner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  
首頁 > 教會 > 教會發展
第八日早堂研經會‧神的饒恕不是必然
「不能饒恕弟兄姊妹,就沒有教會存在;不饒恕別人,就是阻攔神國度的進程」
改變字體大小 [-] [+]
Chris Chan / 基督日報記者
2005年08月08日06時42分 上午 Posted.

鮑維均牧師在第八日早堂研經會以「七十個七次」為題講道,本文為馬太福音18章21至35節經文。

今天饒恕的功課被信徒看為「課餘活動」,重要性次於救恩,又似乎只為顯出基督徒的品格情操。但今天鮑牧師帶我們看馬太福音18章,帶出饒恕的重要性。

鮑牧師首先討論了關於馬太福音18章的內容問題。此章內容看似雜亂無章:一開始講到天國誰為大,然後講不要讓弟兄跌倒,然後講了迷羊的比喻,再講教會秩序問題,最後又講到禱告問題。鮑牧師帶領大家明白這些經文的意思、經文之間的銜接,以及從上文下理幫助會眾理解18章及與信徒的關係。


彼得問耶穌饒恕弟兄七次可以嗎﹖耶穌說要饒恕「七十個七次。」耶穌說這話是另一個比喻的應驗:主人饒恕大僕人欠他的巨債,大僕人蒙饒恕後,卻不肯饒恕小僕人欠他的一點錢,於是主人嚴重的懲罰大僕人,把他放在監裡直至還清所有債。這裡引起鮑牧師要討論的另一個問題:耶穌既說饒恕要直至七十個七次,為什麼比喻裡的主人不能饒恕僕人七十個七次呢﹖這個比喻怎麼解釋七十個七次呢﹖

第一個問題:馬太福音18章數段經文的意思

馬太福音包含了數個看似截然不同的課題,鮑牧師逐一深入解釋其含意。

天國裡誰最大的是小子

「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

鮑牧師說這段經文的中心不是犯罪,乃是「小子」。教會和社會裡均有一些被認為是「小子」的人。這段經文告訴教會要接待小子,假如教會令小子犯罪,在耶穌眼中是罪大惡極。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耶穌時代的猶太人一般不關心小孩,但經文說接待小孩的人才是接待耶穌。

主對迷失的羊比其他關懷更大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裡失喪一個。」

一般人以為迷失羊羔的比喻表達了迷羊的幸福、或在講傳福音的事,是講主人對一隻迷失的羊——小子的關懷,把所有東西放下來尋找他。特別之處是:不是小羊怕失去主人,乃是主人不能失去小羊,是對小子很大的關懷。

以上三段經文:教會不能令一個弟兄姊妹流失的問題

福音書講到教會的就是這幾節聖經。教會讓人想到建築、行政架構,但沒人說教會的中心在小子,但這三段經文重點在「小子」:如果不接待「小子」就不接待我、不能令「小子」一個跌倒,及以主人需要「小子」。這裡講如果不令一個弟兄一個姊妹流失的問題。

教會要盡力挽救犯罪的「小子」,以免教會犯罪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

這裡講的是犯罪的弟兄的問題。一般人讀到這章會有「超越」感,把這段經文解為主教導如何處理犯罪弟兄的「步驟」:「誰不行,我先罵他,他不改過的話,我就再帶幾個弟兄罵他;再不改過的話,全教會罵他,最後再不改變的話,我們就放棄他。」鮑牧師說,這是法利賽人的眼光,並且是把這段經文抽離了原文的理解。

但馬太福音的耶穌的行動剛好相反:從上文下理可見,「小子」是耶穌事奉的中心,因此這段經文不是為教利益而寫。鮑牧師教信徒用福音的方法理解:假若弟兄姊妹犯罪,教會要為挽救他而跟他講話,以致教會不失去一個弟兄,並且讓教會不犯罪。

教會事奉中心不是執事牧師,而是最醜陋的罪人

耶穌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因此假若弟兄姊妹屢次不聽勸,不是就此放棄,而是要以他為事奉中心,把他當為外邦人和稅吏一樣看為拯救關懷的對象。鮑牧師說:「們不能沒有他們,要把他們當作小子接待,如接待耶穌,努力不讓他犯罪。」

教會的事奉中心不是執事或牧師,而是最醜陋的罪人。因此這段經文不是「踢走三步曲」,而是在講當弟兄姊妹不能挽回時,要把他們看為教會中心,並把他們當作稅吏罪人一樣事奉他們。

不能饒恕弟兄姊妹,就沒有教會存在

「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


鮑牧師說這段經文不是教導如何成就禱告的問題,而是教導禱告要「兩三個人一」,這是禱告的先決條件。假如教會每一次都厭棄小子,不能饒恕,不能看重小子的話,教會便會沒有人,神也不會同在。

饒恕功課慢慢成為這章高潮,不斷扭轉我們思想:教會是因為神饒恕罪人而存在,因此小子和罪人是教會的中心。但假如弟兄姊妹得不到教會的饒恕,福音的能力就不能得到見證。因此饒恕犯罪的弟兄姊妹,不是為他們好處,乃教會的好處,教會不能失去他們,因此絕不能令小子跌倒、離開教會。

饒恕小子是「誰為大」的問題

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賬。才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因為他沒有什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那僕人出來,遇見他的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吧,將來我必還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監裡,等他還了所欠的債。眾同伴看見他所做的事就甚憂愁,去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這比喻裡借大僕人一千萬的君王其實象徵了當時羅馬王帝。主前63年猶大地是羅馬政府的殖民地,當時一個羅馬在巴勒斯坦徵稅一千萬兩銀子。因此這比喻的背景是王,也在討論王權的問題。

僕人饒恕的問題就正像收稅的情況一樣:羅馬王派人到百姓那裡收稅。收稅者本應負責把稅款收集了交給王。但忽然有一天當王下命令免收稅項,吩咐收稅者不用再收稅,但收稅者不肯接受制度改變,自尊為大,照常收稅,問題的根源是在不順服王權。比喻中的大僕人問題的根源也不在饒恕與否,而在不順服王權,自稱為大。

聖經清楚告訴我們,只神才可以報應。聖經說:「申冤在我,我必報應」我們沒有資格審判弟兄姊妹。我們把重點放在小子之餘,也要認清誰是王帝。我們不饒恕小子,就是自尊為大,也輕視了神的主權。

第二個問題:七十個七次的問題

耶穌說要饒恕「直到七十個七次」其實是說,在什麼情況下神不能饒恕我們。

我們做任何事神都可以饒恕,除了當我們不饒恕別人時

我們做任何錯事神都可以饒恕,但除了一樣:假如我們不饒恕別人。不饒恕的基督徒,就是不接受十字架道理。因為十字架的中心在恩典和饒恕,因為饒恕的權柄在神,我們才能得饒恕。

教會的存在是因著恩典和饒恕,但若教會不行出十字架的道理、不饒恕弟兄姊妹的話,神十字架的能力就不在我們當中。不能在弟兄姊妹身上認定十字架關係的話,也不能與神認定十字架關係。

鮑牧師曾在波士頓主辦夏令會,會上設了一個時間讓弟兄姊妹互相寫信和解,因為鮑牧師深信要與神有良好關係,一定先與神有良好關係——因為這是恩典的基礎。結果神的靈工作,不少牧驚訝於這活動的果效,對鮑牧師說:「原來這樣才能與神和好。」亦有牧者決定要解決教會執事間的關係。

鮑牧師,與弟兄姊妹有彼此饒恕,才能與神有好的交往;不能饒恕弟兄姊妹,就不能叫神饒恕自己。不明白饒恕是關懷弟兄的中心的教會是無用的。

不饒恕弟兄的話,就是不需要十字架的恩典,也不會得神的饒恕。

沒有饒恕,是直接破壞神國的進程

神不能饒恕不饒恕別人的人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神國的進程被這樣的人破壞了。王饒恕了大僕人,但大僕人卻不饒恕小僕人,主人的饒恕便停在大僕人身上,不能傳給小僕人;同樣,我們若不饒恕弟兄,便是令十字架的能力停留在我們身上,阻礙了神的工作。

教會的中心在小子,只有教會看重小子,神的恩典才能繼續承傳下去。沒有饒恕,便是直接破壞神國的進程,所以耶穌和馬太對是否能饒恕弟兄十分緊張。

饒恕中見到十字架的能力和榮耀

鮑牧師提到1955年幾名宣教士與他們的太太在厄瓜多爾的一個部落宣教。為了建立關係,他們先花了三個月用飛機向土人投下食物,在得到土人好的回應後才決定登陸。後來宣教士們被刀槍殺死,但他們的太太卻不肯走,繼續在這部落傳福音,終使整個部族得救。後來從土人的口中得知,其中一名宣教士離開世界前曾說:「父啊!原諒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神的十字架的救恩就是這樣承傳到那個部落。

有饒恕和恩典的地方福音就增長,相反不肯饒恕別人的人其實在力阻神的工作,這些人不會得到上帝的饒恕。「饒恕不是為了個人,不是為令教會更溫馨,乃是見證十字架的能力。」

鮑牧師最後說,我們要主動與弟兄和好,以致我們的「小子」成為與神和好的管道:「因為我們不可失去小子,教會不可失去我們。」

鮑牧師帶領弟兄姊妹為和好立志

最後鮑牧師呼召與別人有不和關係的弟兄姊妹,向神承諾會與弟兄姊妹和好,以見證神十字架恩典的能力。

鮑牧師禱告:「主啊,站起來的弟兄姊妹是見證十字加的恩典能力澆灌我們,因為我們忘恩,攔阻你國度的工作。求神使我們有能力饒恕別人,亦求聖靈工作,以致我們可以歌頌十字架能力,讓世人看到你愛的偉大……」

樓恩德牧師、周永健牧師回應講道

牧師呼召會眾站立禱告時,全場約三分之一信徒站立起來。樓恩德牧師深感歎雖然很多弟兄姊妹專程來神的面前參與聚會,其中不乏很多很渴慕的人,但三分之一站立的人顯示出很多人其實仍未能饒恕別人。

周永健牧師亦表示鮑牧師所講訊息深刻,不單講饒恕,更講出不能饒恕的反面。教會裡經常會出現一些被認為「麻煩」的人,他們有時不被接納。但鮑牧師深刻提出饒恕不單為了人的關係,也為了神的關係,讓弟兄姊妹有更深反省。


標籤:   觀看所有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最新新聞
dot 英國最高法院將「女性」明確定義為「生理女性」
dot 「看,你的母親!」受難十架聖殤 默想超越血緣之愛
dot 《深淵宇宙》拍攝花絮 男女角劇組人員經歷生命轉化
dot 台灣教會奇幻福音電影《深淵宇宙》受難日全台院線上映
dot 吳振智牧師「聖殤之旅」:拆毀宗派隔斷的牆 超越宗派藩籬
dot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dot 基督徒Youtuber迺哥從零開始 闖出新媒體一片天
dot 伯神教牧研討會:神學教育、教會營運、年青人、牧者心
 最新專欄
dot 曾維州:推介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
dot 《功夫熊貓》– 不夠格的呼召
dot 宣教環境巨變,國際夥伴如何繼續與中國教會同行?
dot 為什麼這麼多超大型教會似乎存在腐敗?
 最新生活
dot 調查:三分二家長不清楚《強制舉報虐兒條例》因管教情緒波動逾半不求助
dot 女青研究: 40.6%婦女「不幸福」越年輕「幸福感」越低
dot 從「白宮爭執」看情緒管理 葉大為牧師:了解「情緒按鈕」可免失控
dot 「如何高效靈修」乾貨教學 讓親近神能滿滿收穫!
  證道
從舊約到預苦期:高銘謙牧師解「金牛犢事件」與悔改真義
建道神學院代院長高銘謙牧師預苦期間講解摩西在西乃山四十晝夜按受《十誡》的事蹟,並從中揭示帶給今天信徒的啟示。
溫偉耀博士告別講壇:跨越半世紀的信仰旅程
台灣名牧劉曉亭:警惕!「宗教虛偽」會傳染!

圖片新聞

prev next
漫畫
>
真理蔡園
香港之路如何走?牧者籲聖經價值同建上帝新城
香港之路如何走?牧者籲聖經價值同建上帝新城
 
華人福音戒賭會議 蕭如發:屬靈五官助戒賭
華人福音戒賭會議 蕭如發:屬靈五官助戒賭
 
 
禮賢會香港堂增設週六崇拜
第一屆趙天恩學術研討會
   
logo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廣告發佈 | 聯繫編輯 | 投稿 iconCopyright © 2025 Gospelherald.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