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會 > 教會發展
第五晚奮興會‧盧家駇牧師呼籲趁年青奉獻事主
「神看人奉獻不是看你奉獻了多少,而是看你沒有奉獻多少」
2005年08月05日11時25分 上午 Posted.
 |
»盧牧師用馬其頓人樂於奉獻的樣式,鼓勵香港信徒要樂意事奉。﹙圖:基督新報﹚ |
今天晚上循道衞理聯合教會九龍堂獻唱詩歌《因祂大愛》。
盧家駇牧師以「完全奉獻」為題,用經文為使徒行傳四章36至37節,及哥林多後書8章1至5節。
不同的奉獻形態
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聽了很多次,心動要把我們的心歸主。
但我們每個人都面對很大障礙:錢,捨不得奉獻,捨不得不賺很多的錢。
耶穌說我們有兩個主:神和瑪門,在我們裡面常常是瑪門把神擊敗了,在我們心靈裡瑪門位置比神大。
盧牧師說信徒有不同形態的奉獻:
1. 視財如命型的基督徒:他們只要天父的祝福,但不願奉獻錢。錢對他們很重要,覺得奉獻是有錢的基督徒的責任;
2. 隨意奉獻型:一般有一定收入,但奉獻則「看心情」;
3. 律法主義型:守規矩怕所行不合聖經,經考慮後決定十分之一,像巿民納稅一樣守法,按規矩奉獻,像法則賽人一樣,但沒想過為什麼要奉獻;
4. 替代奉獻型:聽過神奉獻的呼召,用金錢替代身體,用金錢替代心,有贖罪心理;
5. 完全奉獻型:將身心完全奉獻,將錢視為暫時受託管理的身外物,自然地將錢奉獻。
盧牧師叫大家:「你問問你的心,你屬於哪類型呢﹖」他說很多人感受到神呼召,但有很多藉口拒絕:「忘了」、「我不行」等等。
盧牧師說奉獻可「努力」、「加料」的。保羅說奉獻是「神賜給馬其頓的恩」,也就是說奉獻是神賜給我們的恩。馬其頓教會其實很窮,但肯奉獻,因為他們視奉獻為「神賜的厚恩」。
有人認為窮人就不用奉獻,但盧牧師說在聖經裡找到的,就是極窮的人也奉獻。他說:「香港政府也幫助你奉獻!」
每個人在神面前要做「奉獻多少」的決定,但要知道這是神所賜的恩。
「樂捐的厚恩」
奉獻很快樂:患難中、受大試煉時可以奉獻——減薪、失業,極窮之間也可以奉獻,像馬其頓教會一樣顯出樂捐的厚恩。盧牧師問:「有沒有感覺到這些恩典可以讓你滿足嗎﹖」這些恩典讓人不怕患難,不怕貧窮,而且想起耶穌基督的供應,捐得喜樂。
耶穌看人如何奉獻:有錢人奉獻很多,寡婦則奉獻了一點點,但耶穌稱讚他有奉獻的恩賜,她的生命一定會看到很多神的恩典。
按著力量的奉獻
馬其頓是按著力量奉獻。我們也可以計算一下怎樣奉獻。
聖經規定的十分之一在瑪拉基書說是「當納」的,算不得奉獻。聖經責備人「搶」了神的供物。先知說,你試試納十分之一,上帝會打開天上的窗戶,傾覆與我們。
盧牧師又說每年教會和機構每逢三月收到特別多奉獻,因為三月底是收稅期,於是額外奉獻以得更多免稅額。盧牧師勸大家要認真研究有關奉獻的經文。
奉獻可以超過力量
不要奉獻不用的錢,應求聖靈感動自己看到教會和工作的需要,按聖靈感動奉獻,這樣很可能會比原來奉獻更多。
有一次有人請盧牧師到外國一所大學用外文講道,有許多記者訪問一出名奉獻的林弟兄有關他奉獻的秘訣。林弟兄正經的說:「我奉獻直至我心疼。」
甘心樂意的捐助
不在壓力下,不與別人比較,不勉強、不辛苦,甘心樂意的奉獻。有人說,別看舊約瑪拉基書已過時,只要「甘心」就可以。但盧牧師說,「心甘樂意也不能廢掉十分之一。」
有一些基督教機構指定員工奉獻,自動扣除員工薪金用於機構上,但盧牧師說:應學習奉獻。
盧牧師在教會做傳道主任,有一個不大好的傳道人。傳一個「奉獻盤」讓人看到奉獻多少,利用群眾壓力讓人奉獻,於是盧牧師上任後全換成奉獻袋。哪知從此以後所收取的奉獻一直增加。
奉獻是給聖徒的
盧牧師又講教會奉獻如何使用﹖聖經記載馬其頓教會求保羅讓他們在奉獻給聖徒的恩情上有份,也用在差傳和慈惠上。
教會要教信徒奉獻,且要報告奉獻的用法。信徒應求可以奉獻。保羅想哥林多教會奉獻,但馬其頓教會雖然窮,但竟求可以奉獻。
宣教士和傳道人的薪金裡是信徒的奉獻、禱告和愛心,是極大的恩情。盧牧師鼓勵會眾:「讓我們不要將奉獻看得太辛苦,奉獻是神的恩賜。用在人身上的奉獻是恩情。」
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奉獻給主
要突破這困難:先把自己奉獻給主,這是奉獻的原則,也是神的旨意。信徒不單奉獻金錢,更應奉獻自己在宣教隊伍。
教會在聚會中收取奉獻的,把自己在崇拜中奉獻,包括金錢和自己,這代表了對神的委身,真正的「為主而活」。神對我們的呼召最難過的是錢,如打破了這關就再沒攔阻了。如做到了,會有很精采的事出現,神與你同在,神祝福你。
有一個教會用獻金盤收奉獻,主持預備禱告時,但出現「意外」:小孩子要求他把獻金磐放在地方,然後子孩站上去,說我沒有錢,我獻上我自己。這人叫亞歷山大,奉獻時是12歲,後來他成了印度的醫療宣教士。神要我們這樣的奉獻,才能令神得到滿足。
保羅藉馬其頓的熱心試驗哥林多教會愛心的實在,叫他們奉獻給窮人,讓他們看馬其頓教會的樣式。有個專家這樣說:「神看人奉獻不是看你奉獻了多少,而是看你沒有奉獻多少。」盧牧師說:「主比我們的錢更重要。」
善用神所賜的奉獻
馬其頓教會窮,但樂意奉獻,承擔差傳並慈惠責任。盧牧師勸教會傳道人應反省信徒如何奉獻,又如何使用。
盧牧師又說了一間教會的一件醜事。有一次一個團契想辦一個教會佈道會,需要一千元,雖然團契願意承擔所有金錢,只要求用教會名義舉辦,但教會竟認以「浪費金錢」為理由不通過。
教會應公開如何使用奉獻,不應積存在銀行裡。有些教會積存驚人的錢在銀行裡,甚至幾百幾千萬。會眾應向教會提出「如何把教會的恩典用在傳福音、救靈魂上」的問題,討論如何善用奉獻。
奉獻是認真將心歸給主
「我兒要將心歸我」也有把金錢歸神的意思。巴拿巴又稱「勸慰子」,他熱心事奉,但聖靈繼續催逼他,結果他把產業變賣奉獻門徒。盧牧師勸眾會把自己所有奉獻出來,給有需要的人。巴拿巴奉獻很多,但得到神的恩典更多。
奉獻的努力
今晚主題是完全奉獻。奉獻是人,還是金錢﹖是個人和生命完全奉獻。
莊稼多,工人少是人人皆看到的問題。聖經的訊息很清楚,即使信徒未有感動,但仍有責任求主打發人收取。
神永不缺錢,因為是耶和華以勒的神,但教會欠缺工人。香港有三十多所神學院,但教會缺乏傳道人,甚至久久不能聘請堂主任。有一個弟兄的教會竟六年也請不到堂主任!
教會和宣教工作缺乏工人,但很多有熱心、有潛質、有錢基督徒,反而供不應求。
我們真要反省,在馬可福音10章有一個很有為的青年:守律法,有好表現,但差一樣:「變賣所有跟從我。」耶穌親自呼召他,但他產業太多,不能奉獻,結果憂憂愁愁的走了。
盧牧師鼓勵各位「優質青年」:大概不超過40歲,在年青時奉獻;有學問的、屬靈生命的、愛主的、可受訓的、可成才的。鮑維均牧師80年代在培靈會奉獻,飽讀聖言書,成為神學院教授;周永健牧師亦是培靈會奉獻的。
耶穌的12門徒都很年輕,都成了偉大人物,後來更找到保羅和巴拿巴,成了出色宣教士和牧師。保羅呼召人跟他事奉,結果找了馬可、西拉、路加、提摩太和提多,全都是青年人。所以盧牧師勸在座年青的信徒,可能在哪裡都是有為青年,但應好好選擇「大老闆」——耶穌基督,他買贖我們生命,有權呼召我們。
戴德生12歲已決定要做中國宣教士;達夫亞歷山大也是12歲站在獻金盤上。
獻上自己、獻上年青的力量。盧牧師說,很多工場都需要人。不一定要博士,但要比平均水準高一點,甚至幾乎成功的優質青年,試試把自己奉獻給神,相信神必大大使用。
呼召完全奉獻
盧牧師最後呼召在座弟兄姊妹立志奉獻:
「我們的父,我們的神,感謝你讓我們看到工場需要。我們常唱詩歌、看聖經要完全奉獻,但我們常有很多攔阻,求你告訴我們是什麼東西造成阻攔,是否因為金錢、愛情﹖這些比起主又算得什麼﹖求聖靈在我們心中動工。」
「我奉獻的名向你發出需要,現在工場有很多需要:香港、大陸、世界60億人,到底你怎樣投資你的生命﹖」
盧牧師特別問優質青年有沒有感到神呼召,願意完全奉獻﹖盧牧師請他們站起來嚴肅立志。盧牧師多次呼喚立志的人,不少人陸續站起來立志。
盧牧師再帶領禱告:
「天父神我們向你禱告,求你施恩給我們,因為你是莊稼的主,你有權呼召我們,也絕對有權照你的旨意使用我們……我們很卑微,但願意照你旨意奉獻自己。求你繼續裝備我們。……我願你的靈同樣感動教會傳道,栽培、支持我們,以致我們能出去打你美好的仗,我們這樣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門。」
盧牧師又對站起來奉獻的信徒說,這是不簡單的奉獻的時刻,但這只是第一步,日後更要裝備自己。「沒有工人隨便就得神使用,但要努力裝備,被神使用。」
聚會在《盡忠愛主》詩歌及柳鎮平牧師祝福後完滿結束。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