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會 > 教會發展
第一日早上研經會‧「基督與教會——馬太福音的信息」
鮑維均牧師「神與人同在可能是好消息,也可能是壞消息」
2005年08月01日04時12分 上午 Posted.
 |
»樓恩德牧師的開始禱告:求主恩待所有香港和華人教會,用真理讓人轉回、扎心、安慰,以及給人鼓勵和引導。(圖:基督新報/Carol U) |
 |
»鮑牧師:「如你是神百姓,第1節已與我們有關係。」(圖:基督新報/Carol U) |
 |
»鮑牧師希望這10天聚會讓信徒在訊息中看到神的恩典,歸回成為神的子民,以致神的同在成為「好消息」。(圖:基督新報/Carol U) |
港九培靈研經大會首天研經會在早上9時45分開始,講題為「基督與教會——馬太福音的信息」,內容由馬太福音1章引出,講員為美國三一音神學院約副教授鮑維均牧師。九龍城浸信會大禮堂全場滿座。
樓恩德牧師介紹鮑牧師時,稱他為「神恩待的年輕講員」。
樓恩德牧師的開始禱告:求主恩待所有香港和華人教會,用真理讓人轉回、扎心、安慰,以及給人鼓勵和引導
主席樓恩德牧師帶領會眾以禱告開始,禱告內容大致如下:「神啊感謝你,因你的救贖我們能親近天父。因你的感動我們能親近你。我們今天成為蒙恩的人,成為的神兒女,今我們行在道中,是何等有福。求主恩待更多人到主前,求神將心意向我們顯明,讓我們尋求你的旨意。」
樓牧師又用禱告將研經大會交在神手裡,雖然是當中有人的準備工作,但我們需要神的恩典和憐憫。「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樓牧師求主恩待所有香港和華人教會,用真理讓人轉回、扎心、安慰,以及給人鼓勵和引導。最後求主看顧整個聚會,並與眾人同在。
樓牧師帶領會眾唱詩《榮耀歸於天父》後開始第一節研經會講道。
鮑牧師:培靈會堅持圍繞聖經,這種堅持是我們信仰的中心
鮑牧師開始時說,歷史學家對研經會的歷史評價是「沉悶」,在77年歷屆中雖有時代、社會、文化、處境轉變,但內容都以聖經為中心,鮑牧師說:「這種堅持是我們信仰的中心。」因為神的話語不會改變,能讓人得到真正的飽足。鮑牧師笑言他會給會眾吃一點「甜品」或「湯」。
多人後對馬太福音有誤會
鮑牧師說人們對《馬太福音》常有兩個誤會:一是把福音書看作私人傳記,二是覺得福音書只關心耶穌個人故事。但鮑牧師否定這說法,因為古羅馬的傳記不像今天強調個人或私生活,更多是強調一個人公開工作和其震撼性。舉馬可福音為例,它的開始是在施洗約翰為耶穌施洗開始。鮑牧師帶出一個最重要的訊息:耶穌事蹟的記載是為了教會的需要。
鮑牧師相信聖靈啟示的每一句經文都有要表達的東西,他希望藉此10天的講道時間帶出主題——與我們何干,與會眾一起反思2千年前耶穌基督的生平與我們個人的關係,如希律追殺耶穌、耶穌三受魔鬼試探、耶穌的主禱文、多處出現不同神蹟等等與我們有什關係,鮑牧師都會在早上的研經會中一一探討。
馬太福音1章:耶穌的家譜關心的不是個人私生活,而是群體、整個民族的問題
耶穌的家譜在歷代誌上和路得記都有記錄,鮑牧師帶領大家用另一種方法看家譜,找出讓人「驚奇」的地方。
首先,耶穌的家譜關心的不是耶穌的個人,而是群體、整個民族的問題。由亞伯拉罕開始經大衞而至耶穌,一般家譜只會單寫家族裡的長子,但2節「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提及了「和他弟兄」,就是以色列12支派,這裡離開了家譜原文的格式,顯示出這不單是故事,與所有百姓有關。鮑牧師:「如你是神百姓,第1節已與我們有關係。」
家譜的另一個特點是加入了4位在以色列人眼中最沒資格入家譜的女性:他瑪、妓女喇合、擁有不尋常婚姻的路得,以及烏利亞的妻子。鮑牧師問:「馬太強調的是哪種榮耀的故事﹖」他帶出神就是用這4位不受尊重的弱者改變以色列的歷史。馬太強調的就是「在無能的人中所見到神的榮耀。」
鮑牧師帶出:馬太福音的家譜教導人怎樣看馬太福音。讓我們知道看這福音書時用的不是全能的視角,乃是用「無能的眼光」——神的能力在無能的人身上彰顯,因此馬太福音的家譜是很重要的。
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未必是好消息﹖
馬太福音第1章裡提及耶穌的兩個名字:「耶穌」及「以馬內利」。
「耶穌」的名字是在希臘文中是「約書亞」,也是「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的意思。鮑牧師說以色列民族在舊約歷史中有兩次被擄。但他指出真正的「被擄」指的是與神分隔——就是創世紀3章裡始祖被趕出與神同在的伊甸園,也就是死亡。趕出與神同在的地方—就是死亡。因此耶穌的名字有「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的意思,顯明通過耶穌將人帶回神那裡。
但「神與我們同在。是否好消息呢﹖」當很多信徒點頭時,鮑牧師的答案卻是「未必」。
鮑牧師舉出以賽亞書7章14節經文:「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這段經文的上文寫的是亞哈斯王對神有不信的心以致神讓亞述王攻擊他和他的百姓,並且「自從以法蓮離開猶大以來、未曾有這樣的日子。」
鮑牧師帶出神與人同在可以是好消息,也可以是壞消息。好消息是神的同在為人帶來拯救,但壞消息則是帶來審判和對人的懲罰,在舊約多處可見到。
呼籲信徒要接受神的話,讓神的同在是「好消息」
鮑牧師希望信徒自問:「我們真盼望神與我們同在嗎﹖神的同在對我們是否好消息﹖」假如人悔改己罪,接受神的話語的話,神的同在是好消息。
最後鮑牧師作結束禱告,希望這10天聚會讓信徒在訊息中看到神的恩典,歸回成為神的子民,以致神的同在成為「好消息」。
講道由9時45分至10時50分,歷時1小時5分鐘。鮑牧師表示明天將討論第2章。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