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會 > 證道
[奮興會八]吳獻章:信仰——安全感的挑戰
84屆港九培靈研經會:第八晚
2012年08月15日10時53分 上午 Posted.
港九培靈研經會第八晚的奮興會上,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的吳獻章博士以「安全感的挑戰」為題。經文出自馬太褔音(14:22-33)。
短短十一節經文,門徒被三位戰士挑戰,他們有沒有感受到安全呢?第一是自然界衝擊,驚濤駭浪,連漁夫都嚇壞了。第二是超自然界衝擊,這個耶穌為什麼可在海上走? 為什麼不會掉下去? 難道是鬼魂嗎?第三是超經驗主義的衝擊,彼得從來都沒有踩空過的,他走到海面上,是「安全感的挑戰」。每一個人都有安全感的挑戰,對漁夫來說是最扎實、最寫實的挑戰。
耶穌在海面上行走以為他是鬼魂,這是超自然界的衝擊,這是理性主義者不明白的。耶穌為什麼不會掉下去呢? 其實牛頓讀到這章節的時候也目瞪口呆,為什麼地心吸力在衪身上沒有發揮功能? 此舉挑戰科學家、實地主義者、理性主義者、無神論者——他們的安全感。
第一個衝擊對於理性主義特別重要,後現代的人特別關心EQ,特別是靈性方面上的感受。第三個與我們更接近。我從來沒有踩空過,我怎麼可能走出去﹖就如我從來沒有講道,怎麼能講道? 我從來沒試過為人按手禱告過去得醫治,我怎麼敢?
「事奉最核心的就是安全感。」 十二節裡講到,耶穌訓練門徒要經過安全感的挑戰。《使徒行傳》中提到,彼得的安全感已被挑戰,有膽量向數千人裡講道。在第四章,公會裡派人去抓他,他敢在公會站出來。在十一章毋懼希律王要抓殺他。
吳博士提醒我們:「你要被上帝使用,就必定要經過安全感的挑戰,其實我們每一天都有安全感的挑戰。不要以為鐵達尼號船大堅固,其實不堪一撃。不要以為到戲院看蝙蝠俠電影很安全,竟然槍林彈雨。」
什麼也不可靠,除了衪
吳博士發問會眾:「什麼叫絶症? 醫生、醫藥、醫療系統不安全不可靠了。什麼叫金融風暴? 銀行不可靠。 什麼叫海嘯? 海灘的防堤不可靠了。」什麼叫結婚? 結婚之前,安全感來自爸媽,我們依靠他們。嫁給這個男人,娶了這個女人,怎知道三年後變心講離婚,人不可靠。「結婚是安全感的轉移,離婚是安全感的破產。」
投資股票金融市場風險很大,在美國、日本、特别是歐洲很多房屋貸款都是很危險的。
每一個都有安全感的挑戰。97年回歸對香港人來說就是一個安全感的挑戰,移民到加拿大、到澳紐是比較安全嗎?吳博士分享他剛從加拿大回來,在當地有個不幸的華人家庭,把孩子送去加拿大讀書,後來孩子被殺,更慘遭分屍而且寄到不同的地方,死無全屍客死異鄉。這間教會牧者是他華神的校友,他在公園找到孩子的父母,聽他們說兒子已被殺,然後將他們帶到教會裡。
在當天我講導之前,死者的媽媽接受洗禮,她問:「我的兒子為什麼移民到加拿大後會被人殺的呢?」移民不一定安全,結婚不一定安全,錢多不一定安全,房子高也不一定安全,不要以為香港一定不會有地震,不要以為船大就一定安全。
跟從上帝就有安全感的挑戰
其實事奉的人最大根本的問題就是「安全感的挑戰」。阿伯拉罕---離開本族本地本家,去到迦南地,碰到飢荒,之後移民到埃及,法老王要將他太太拿走,只能夠怪他太太這麼老還這麼漂亮,迫使他只能說一個謊話,為了保護安全只能認太太是自己的妹妹,那個安全感一下子被嚇死了。約瑟---要被上帝賣到埃,沒有出路的。摩西---以為自己可以救他的同胞,結果在曠野四十年法老王要追殺他。保羅---在路上被追殺也經歷安全感。施洗約翰---被斬頭處死。耶利米---這個舊約先知一生人也流著眼淚。耶穌---被掛在十字架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感。
今天的重點是,香港教會想復興,就一定要有人說:「主啊!不要讓安全感綁住我。」一定要有走出來接受挑戰,被上帝使用。今日所談的是每一有心服侍主的人。
中心思想︰經得起挑戰的安全感才安全
經得起任何挑戰的安全感才安全,不是因為長得帥、不是因為你錢多、不是因為地位高。《馬太褔音》十四章耶穌在鍛鍊門徒好讓他們經得起安全感的挑戰。上半場被上帝挑戰你的安全感,下半場你就要被上帝使用。
1.想建立安全感需要先從過去走出
《馬太福音》(14:22)「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去,等他叫眾人散開。」在之前第八章耶穌是在船上,今次十四章不在。剛好顛倒的是耶穌催促門徒上船。馬可福音一章有相似的描述,聖靈催促耶穌到曠野做試探。《馬太福音》第四章耶穌在曠野三次勝過撒旦,得勝後有力站起來開始傳道。
為什麼耶穌催促門徒到風暴裡面呢? 原因一是經歷失敗,希望門徒離開他們過去的安全港。因為上文耶穌行了神蹟,五餅二魚餵飽了五千人。門徒沾沾自喜,但耶穌要他們離開對彌賽亞的迷思。原因二是經歷失敗,因施洗約翰被處死,門徒驚慌不安氣餒,耶穌就顯神蹟,為他們再次建立信心,免得他在失敗的沉淪。
香港教會不要以為佔人口的百分之五,就不肯離開安全港,以為很安全。在我們當中,一定有人上帝已在催促你,在這時候求上帝幫助你。上帝要用你的下半場,議程不在你手中。保羅的第二次旅程本來是去以弗所,上帝就催促他改變他的議程,之後到歐洲,才會有歐洲的教會,才會有歐洲的科學文明。教會如果不成長,背後一定有很強律法主義,去阻礙有心事奉的人。牧師、傳道人、同工會有受傷的時候,但不要停下來,求上帝幫助你從走出過去,忘記過去。
一個歷史故事,美國南北統一戰,最後北軍林肯羸了,但南面軍隊人民仍不順服。打敗仗後,南軍將軍有一天到平民家探望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帶他到內園看一棵樹,告訴他這棵樹是我最愛的,北軍的炮火將它樹幹以上都轟掉了。意思是說:「你是南軍的將軍,Do something about it!」南軍將軍聽出她心靈被仇恨綁住,就送她一句話就離開了:「姐妹! 把根都拔掉!離開現場吧!」
2. 山上的膝蓋可以穏住腳下風浪
全知全能的耶穌當然知道會有風浪,就叫門徒上船。風吹雨打時耶穌在哪裡? 為什麼耶穌不來救我? 耶穌不會立即回應你的呼救。衪先到山上禱告六小時直到清晨門徒在風暴中,這就是「優先」。耶穌其實在訓練門徒,在山上禱告,托住山下門徒對風暴的忍受力。
禱告讓我們體會超自然的神在掌控。你的兒女若在外國他處,突然遇到風暴,請問你可做什麼事呢? 禱告。耶穌帶著學生如同父母帶著子女一樣。禱告完成,耶穌就走過來,這就是「優先」。牧師傳道人要用禱告托住同工。
有一次一個大學教授帶了一個罐子、十個哥爾夫球、一堆小石和一大樽沙到課室。第一個實驗,首先將十個哥爾夫球放進罐子直到滿,就問:「滿了沒有?」學生答:「沒有。」教授就再放進小石填滿空隙又問:「滿了沒有?」學生再答:「沒有。」教授最後放進小沙,實驗完成,罐子終於全滿了。第二個實驗,次序換轉,首先將沙放進,罐子已經被充滿了,不能放進小石和貴重的哥爾夫球。
你先裝世界,就裝不到上帝。這就是「優先」。生命有困難,要成為代禱者,禱告是有用的。法國拿破崙六十萬大軍攻打信奉東正教的蘇聯,蘇聯的教會遇上危難他們就禱告,全蘇聯也為和平向神祈禱。拿破崙不信禱告,結果大敗,六十萬大軍去,八十人回來。
代禱者與講道者哪一個重要? 答案在有一個真實故事中找到,十九世紀有一位老弟兄叫Daniel Nash,五十多歲才信主,他困惑自己年老不才,能為教會做什麼事奉呢? 人家就介紹他到芬尼佈道團,佈道團給他一件簡單的差事,就是每到一個城佈道前三星期先去打點,找一些弟兄姐妹同在地下室一起為這城的復興來禱告。芬尼佈道團去的時候就收割,一個城兩個城也是大收割。從來沒有人知道有先頭步隊,直到Daniel Nash死了。他死了三個月,芬尼佈道團解散,講道者仍在,缺乏的是代禱者。
你不會唱詩、你不會佈道、你不會講道,但你會禱告,可以用膝蓋托住教會。
3. 信心乃沿着經驗的危險區成長
《馬太福音》(14:26-29) 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就驚慌了,說:「是個鬼怪!」便害怕,喊叫起來。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 彼得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裏去。」耶穌說:「你來吧。」
彼得從船上下去就踏空了,人生的第一步往往會踏空,踏空激勵信心去突破。「Take risk to trust」吳博士分享和兒子小時趣事,當時他剛進神學院,四歲的兒子有一天想學踏單車。吳博士買了一架兩輪單車教他。兒子踏得不錯,全因兒子一隻手總拉著父親。吳博士想考驗兒子,悄悄帶他到一個小斜坡,就一下子放手再推一下,兒子向父親大呼求救,但兒子學懂自己踏單車也就是這一刻。上帝將你推出去,鍛鍊你成為宣教士。
4. 人的異象和視野決定生命色彩
《馬太福音》(14:30) 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裏去;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阿,救我!」
彼得本來走得不錯,但他轉了方向,著眼於環境風暴,就嚇壞了這缺少信心的人。離開放在耶穌身上的焦點,你就會懼怕,因為困難會挪移你的注意力。每個人跑自己跑道,約翰是做文字工作的,保羅是做宣教工作的。眼目要定睛於終點的一條線,定睛於耶穌身上。
5. 安全感來自對於造物主的依靠
耶穌說:「是我,不要怕。」彼得缺少信心沉下去,耶穌責難他,但一瞬將他拉上來,與他同在。
有一隻大猩猩領養了一隻小灰熊,大猩猩忠告小灰熊不要在黑森林中亂跑,這裡有兇殘的獵豹把你食掉。有一天,大猩猩要出差,告訴小灰熊牠很快回來別到處跑,乖乖留在家等我回來。結果小灰熊不理會勸告,自己走丁黑森林玩耍。一邊玩的時候,突然發現路上一個黑影目露兇光,是獵豹正將張開血盤大口衝過來。小灰熊太驚慌得閉出眼,全身震顫,就在這片刻牠腦生急智,試試學大猩猩鎚胸嚇走獵豹。千鈞一髮之際,小灰熊用力鎚胸幾下。突然全森林都靜下來,牠將開眼睛,獵豹不見了。小灰熊沾沾自喜,心想:「原來人生遇到困難就鎚胸,沒什麼大不了,我要告訴大猩猩你的絕技已被看穿了。」但牠回頭一看,原來大猩猩如城牆一樣站在小灰熊後面,雙手正慢慢從胸前垂下來。到底是誰的鎚胸有用?
耶穌是誰? 全能學者?
營養師---衪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物質不滅定律被染污。
氣象學家---衪一句話,海上風平浪平。
海洋學家---衪叫門徒張網捉魚,結果魚獲豐富。
力學家---衪在海面上走。
全科醫生---眼科病、精神科、骨科、神經內科、皮膚科、婦科、死人也復活
耶穌與你同在,不誤時也不誤事,精準的在你沉下去時,把你拉上來,解決所有世上的困難。
6. 敬拜乃被安全包圍的自然流露
《馬太福音》(14:32)「他們上了船、風就住了。」耶穌再顯神蹟把風浪停下。 「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說、你真是神的兒子了。」結束最高潮就是敬拜,一無懼怕,順服全能的神,將所有重擔、人生方向盤交給衪,不再有憂慮。
有一位弟兄,在回教國家宣教,被人打至半死,就在手起刀落被殺的一刻,上帝感到這傳道說:「至高的神告訴我知,你不可殺我!」結果平安無事,他順服敬拜神。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與美軍在一個島嶼上激戰連場,美軍節節敗退。一個美軍陸戰隊隊員在戰場上,隊友忽然全部不見了。他慌張就退避到山坡下的小洞,藏起來。眼見日軍靠近,他就禱告求神呼救。他張開眼十分失望,因為他的隊友還沒有出現,眼前只有一隻小蜘蛛在織網。蜘蛛能救我命嗎? 他不斷禱告求神呼救。一隊日軍殺氣騰騰已經走到山坡下,向每一個山洞捜查。到了他的小洞前,將小洞的蓋打開,同一時間,蜘蛛網剛織好,完全遮蓋了洞口。日軍就以為內面只得蜘蛛網,一定沒有人。最後那軍人得救,就敬拜神。

(本報推出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專題,每日即時更新,與信徒一起回顧每堂講道內容)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