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會 > 證道
[講道會末講]李健長老:大大的求 慷慨的施予
84屆港九培靈研經會:第十日午堂
2012年08月12日03時04分 上午 Posted.
在今日最後一日的港九培靈研經會上,李健長老以「施給與收受的喜樂」講道。
基督徒生命的表現有幾個很明顯的特質:其中一個是喜樂,很多基督徒失去了。喜樂不因我們有名利。我們應有一個特徵:喜樂,對真理越理、經歷越多神恩典、 享受神大能的基督徒應有喜樂。
我靠主大大地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 (四10)
他不單說有喜樂,不單說有兩個喜樂,他裡面有太多喜樂。他說我「大大喜樂」。
什麼是大大喜樂﹖物質的喜樂,物質非常重要——雖然很多基督徒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我們怕別人說我們貪愛世界,但在《腓立比書》最後一點第一個主題是神,第二個是物質,但我們假裝無物質。「我們太會假裝了,我們是否真覺得物質不重要呢﹖」
為什麼聖經第一主題是神,第二個是物質呢﹖如果我們將次好的看為最重要,就成了最好的敵人。物質是好的,但誤用了就是上帝的敵人。今天看「施給與收受的喜樂」。我們必須承認物質重要。
如果去一個朋友家裡,看到他家是你家的十倍,裝修漂亮、顏色舒服……你會否想:「如果這間房子是我的話……﹖」人很虛偽,想要,但心裡不敢講。看了物質人的心會動,心動就是物質對我們有影響。不是說這個不好,而是我們要知道物質的定位。
今天讀的聖經中可歸納為一個原則——無論物質多或少我們都可以喜樂,是靠加力量的主。「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四13)保羅說任何情況下都有秘訣過喜樂的生活,是靠加給力量的主。很多人將此讀成「靠給加給我的力量」而非「加力量的主」,把它看為靠環境。不是,我們是靠著主,不是靠環境、物質、力量,是靠著主。我們有主才有一切,物質有一天會沒有、我們的力量有一天會沒有。
一天去一個弟兄的家裡,那家非常大,院子也非常大:有假山、流水、游泳池,房間有運動地方。他家中有四個人,佣人司機加起來十個人。我在他家裡住,他說家裡什麼都可以用。一天我們出去,我跟他說:你家很大,很多東西可以玩,很多可以享受。但他卻說:我都沒有享受過,都是佣人用的,泳池都是佣人游的。我聽了就喜樂:我是主的佣人嘛!上帝造很多東西自己都不用,但我們都去用。你不一定會擁有這些東西,我們是神的兒女,都是神的佣人,這些我們都用。
在物質生活中怎樣表現我們是成熟的基督徒﹖
不會低估物質
「我的 神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裏,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四19)成熟的基督徒不會高估物質,物質有它的定位。
1. 我們必須知道神是一切的來源,祂是一個喜歡給的神。
很多牧師都不講這些,因為太愛物質就不奉獻。「我告訴你,物質是好的,要將最好的給神。錢是好的,我們要將最好的奉獻給神。」
保羅說「我的神必使你們一切所需要的都充足」,此處「所需用的」指的就是物質。「要知道神是一切的來源,就不會在缺乏的時候去求人,因為神才是擁有這一切的。」
當你缺乏時求神不要求人,有很多物質時也不會驕傲,因為知道是從神來的。但不知道一切是神的人缺乏時會求人,在沒缺乏時亦會擔心害怕。「牧師在沒有時會否害怕﹖牧師也是人,也會害怕,但當知道神是一切的來源時,害怕不會太過。」
神很喜歡給。我的女兒找到研究所助理的工作,給她錢。她拿到錢後對我說:「爸爸我有錢了」「那妳夠了﹖」「還不夠,還差一點,大概差1千港幣。」「我說1千夠嗎﹖」「加上這些大概都夠了。」「我每個月給你錢,我給你1500。」地上的爸爸都這樣,何況上帝﹖他是愛給的神。
2. 樂意將我們所有的分給有需要的人
第二個成熟基督的表現是:一定樂意將我們所有的分給有需要的人。保羅放下權勢、地位、名利,為主緣故放下這些傳福音,且盡可能自己養活自己。他說:「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四15)
保羅並非收每個教會的奉獻,因腓立比是成熟的教會,有關分給有需要的人,我們發現幾個:
1. 分給他人是出於我們的愛 (四10)
腓立比教會給保羅不因責任,不因他們差保羅,而是因為愛。保羅說:「因為你們思念我。」責任不是帶來重擔和壓力,也不是不好,但責任並不夠。我們給人是因為愛,若非因為愛,服侍久了會累。愛可以有持久、有熱情。
我常問自己:為什麼要服侍﹖我來參加研經會是為什麼﹖是否因為大會給的錢﹖是否如此就出名﹖別以為講員不這樣想,講員也是人。我在外面服侍常想這問題。若非因為愛,別叫我做這些。我盼望你們不是因為人講,而是因為神講的。
講員也會講錯,翻譯也會翻錯,聽也會聽錯。耶穌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不是我是否講對,也不是是否翻錯,而是神講的你有沒有聽對。「我事奉是否因為愛﹖如果有愛事奉不會太長,如果沒有愛,一堂也太長了。」
2. 如果有需要,應長期幫助人
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次兩次地打發人供給我的需用。(四16)
腓立比教會長期供應保羅,讓他無後顧之憂,他就體會教會的愛。
96年去北歐講道,喉嚨有鏈球菌。一位姊妹買了牙膏,說對這菌有幫助,回台北,奇怪的是每次用到最後一條時就收到包裹。那些牙膏並不是很貴,但郵費卻是幾倍。一次有個姊妹說喉嚨不好,我知道也是這個菌,就想送給他,但有掙扎,後來送給她一條。過一兩個月後那姊妹說:我還未用,因為捨不得。我又很難過,於是多給她一條,讓她不要節省。她就很高興拿去了。我就少了兩條牙膏。傳道人也是人,別以為我們不是人啊!用到最後一條牙膏時,包裹又來了——上帝在我家裝了一台攝錄機。我告訴你,你們家也裝了。你奉獻給別人神知道,神一定會報答你。
現在是2012年,告訴你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我這16年來,從來沒有缺乏過一條牙膏,你就可以看到我們的神有多偉大。神是願意給的,祂幫助人沒什麼了不起。我們給別人時,我們就積財寶在天。
保羅收他們的饋送,就為他們求果子:神的恩典,這些都歸給腓立比教會。
99年我們教會退修會,講了年底的訊息。聚會結束後有姊妹過來說:「我有一筆奉獻,年初到最後不知奉獻給誰,現在我知道了——我奉獻給有需要的人,請你幫我奉獻吧!」她就奉獻了30萬,我們幫她奉獻給有需要的人。後來錢用完了,我就找她就問:「姊妹你還有沒有錢﹖」她說:「你不提起我也忘了這件事。給你30萬後,神又給我60萬。」我說:「你給我30萬。」「為什麼﹖」「神多給了你30萬,你奉獻30萬,你也沒有損失。」她再奉獻了30萬。後來她又再來找我,說:「不得了,我給你30萬,神再給我60萬;我又給你30萬,現在神又給我500萬!你還要不要奉獻﹖」我說跟她開玩笑:「不要了,你在跟神做起生意來了!」
神讓我們積財寶在天,給分人像馨香的祭,是神所悅納的。
3. 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
1. 接受奉獻是因為愛
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四11)
基督徒覺得別人給他沒面子,是弱者。這是驕傲,神叫我們幫助人,也叫我們接受人的幫助。我們不是因為缺乏,而是因為愛接受人的幫助。如果你給別人別人不接受,你難過嗎﹖
奉獻給別人跟接受別人的奉獻,哪一個比較喜樂呢﹖當然是給別人更喜樂——施比受更有福。當奉獻給別人時,你就喜樂,不是因為缺乏接受,而是因為愛。
2. 有選擇性地接受別人幫助
然而,你們和我同受患難原是美事。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四14-15)
保羅只接受一些人的幫助。有奉獻應該選擇。一次到歐洲教會講道,之後有一個信封,打開來看是車馬費,我將錢奉獻回去,並簽了名。我很少簽名,但那次我簽了,因那教會是屬靈軟弱的教會,我不願意他們說:我給錢李健,我後悔了,我不願意這樣的事發生。
3. 為給我們的人禱告
我並不求甚麼餽送,所求的就是你們的果子漸漸增多,歸在你們的帳上(四17)有時收到一些人的奉獻,我不認識他們,但跟神說:我不知誰給的,但你知道,求你加倍報答他。報答的不一定是物質,可能是更大的恩典。
總結
成熟的基督徒是:知道神是一切來源,他是願意給的。他有時願意分給人,並在缺乏時願意接受他人的幫助。
「以基督為中心的生活」——暫時停在這裡。相信聽的比講員更辛苦,願神親自與我們同在,願主幫助我們,每一天都活在以基督為中心的裡面。我亦知道有人每日為講員禱告,因為我能感到從神來的力量一日比一日強。盼望這裡的人,靠著那加給我們力量的神,每日都喜樂、平安。

(本報推出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專題,每日即時更新,與信徒一起回顧每堂講道內容)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