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會 > 證道
[研經會二]嘉信博士:尼希米如何與神與人同工﹖
2012年08月02日07時01分 上午 Posted.
嘉信博士(Dr. D.A. Carson)繼續昨日的《尼希米記》的講解,經文出自《尼希米記》2:1-20節。
尼希米是永活上帝的僕人,也是亞達薜西王的酒政。他的心關注上帝子民安全的情況,他不是自顧自己安穩的生活,不是對上帝子民沒所謂的人。他表現出對上帝子民的熱愛和熱忱。他在流淚和懺悔中,明白了解子民的需要的僕人。他祈禱的時候,我們看見他對上帝有深厚的認識。今天繼續看尼希米的另外兩方面的特徵。
一. 作為上帝的僕人,他明白上帝難測的旨意(第一章)
危機來的時候,尼希米不是單一的禱告,而是在上帝面前不斷祈禱。耶路撒冷作為上帝的城市,當時仍是一片混亂,情況很令人擔憂。經文開始的時候,尼希米在做他的工作,當我們看見他呈酒給亞達薜西王的時候,可見皇帝對他有信任。因為波斯帝國的習俗是無人可走到王面前,因隨便一個人去見王的時候,是阻礙國王處理國家大事。尼希米去呈酒的時候,仍面帶愁容見王的時候,是不合於禮,更是危險的。亞達薜西王可以開除他,甚至殺了他。
亞達薜西王帶著控訴的口敏問尼希米:「為何面帶愁容呢?」尼希米知道自身處境是危險,又覺恐懼,其實尼希米可以告訴皇帝,他下次不會了。但他看見這是一個機會,透過此機會向皇帝訴說為何他面帶愁容。尼希米回答亞達薜西王的問題時,他說話極小心,只說自己列祖的墳墓所在的地方,暗示耶路撒冷,但他並沒直接說出。第二次對話,亞達薜西王問尼希米:想要什麼?這與以斯拉遇到的難處一模一樣,就是在大帝國的獨裁者面前求問自己的好處。皇帝擁有一切的權力,尼希米身處在一個十分危險的情況,他仍看這為一個機會。之後就看見尼希米有一個又緊急又短的祈禱,但這祈禱的基礎是很深厚的,是累積起過去四個月的籌備和計劃。
之後到了尼希米與亞達薜西王的第三個對話,尼希米很想亞達薜西王放他走,並且求王幫助他。當時王問他,要去多久?要這樣的工程要花多少時間完成呢?這可見王的心態已改變了。之後到了全卷書最特別的說話:尼希米要求王給他召書讓他平安過渡,給他「平安的通行証」;二是給他足夠資源,有足夠木料去建造。
這裡引起一個問題:以斯拉去耶路撒冷的時候,以斯拉當時拒絕王的保護,這是十三年前的。以斯拉不要王的保護,因覺得是出賣上帝的信任。但尼希米要。這是否指出尼希米不信任上帝呢?嘉信博士認為不是。當然尼希米知道這王是曾下令推翻建造工程,他想王投入工程,當敵人又想再一次將工程推翻的話,到時王已投放極多資源和人下去,王就不會停止重建工程了。尼希米是敏銳分析狀況,善於計劃,可採取即時的適當的應變步驟。他在過往四個月裏,他不單是祈禱,也有是不斷的思考和計劃,和不斷定下策略。
有些事情是永遠都是對的,有些事情是永遠都是錯的。但有些事情是有些情況是對的,有些情況又是錯的。《加拉太書》第二章,耶路撒冷的人想提多受割禮,保羅說不可以。在《使徒行傳》裡保羅又帶提多行割禮。有人會說保羅是牆頭草,是兩面人。但事實上,保羅的做法是出自一個深刻的原則,就是——如果要某人行割禮,而又意味著行割禮才可做基督徒的話,保羅說絕對不可以。因為他堅持主耶穌基督絕對足夠使人得救。任何影響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能力的事,那是絕對不可做。但如果不行割禮的提多和保羅可以在會堂自由進出的,那是沒有問題的。所以要視乎他的行為判別有沒有對錯的話,那是沒用的,要留意其背後的價值。
同樣,保羅接受腓立比人的捐贈,但他拒絕人給他錢去服侍。保羅有數個原則是他行事為人一直持守的。其中一個是腓立比人慷慨,他們想支持保羅的福音工作,對福音工作很熱忱;但哥林多人給別人銀錢背後是覺得自己比起別人重要。那時有很多傳道人和教師,他們口才好的話,要收很多錢,他們可以收取很高的金額,所以官員的子姪都送到教師們那裡教。但保羅強調福音是免費的,不收一分一毫。哥林多人認為保羅不收錢,代表沒有價值——於是錢的價值就成為一個人價值的根據。當時保羅十分注重福音被傳開,腓立比人支持保羅正正因為福音可被傳開,但如保羅收了哥林多人的錢,反而會阻礙福音廣傳。保羅的行為看似矛盾,實是持守福音要被傳開的原則。
在聖經中有很多這些例子。當時以斯拉十分小心保護他對上帝的信任。而尼希米要讓壬插手,讓工程的後續作準備。當然尼希米不斷思考,不斷計劃和不斷祈禱,而他相信上帝的保守。結果最後十分好,但尼希米身處其中的時候,他是極其懼怕。歷史中,很多人因見證主而被收監和被殺,但也有人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雅各因見證被希律所殺,彼得卻被救出來繼續服侍。同樣的城市,同樣的逼害者,同樣的死亡威嚇,一個殉道,一個成了十二使徒之首,無論那一個情況下,上帝的旨意也必然成就。這兩個例子是上帝的旨意也必然要遵守。這是上帝的天意的難測。我們將自己放在上帝的旨意面前,我們都不知會怎樣。
一個青年在有伊斯蘭教的背景下歸主的。他生活在中東的國家,他曾坐過監,他曾被打,受害,他最終被釋放,他收到消息政府會派人再將他收監。有一次有警察截停了他的車子,原來是他的車尾燈壞了。但警察說要看他的駕駛執照,但他知道一旦出示駕駛執照就會被捉回去坐牢。他就說了謊,給了假的名字和駕駛執照,這年輕的基督徒之後就走了。他心裏極其愧疚,他之後停車在警車後,向警察道歉,承認自己說了謊話,更把把自己最珍重的《聖經》給了那警察。那警察很喜歡,與那年輕的基督徒談及福音的話題,那警察更打開《聖經》閱讀。這故事的結局可以是壞的,可以有雅各的遭遇,但相信有上帝的保守,因為一切都是不可測的。
尼希米不會說自己計劃周詳,而是承認結局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的(第八節)。人在上帝面前不能自誇。亞達薜西王派了軍隊保護尼希米,到了目的地後仍遇上了敵人。這讓人想起以斯帖相信上帝難測的旨意。
今天的基督徒出去向朋友做見證,也許也需要很大勇氣,靠著祈禱並關注上帝子民的需要。人可以去思考如何去計劃,但同時要完全降服於上帝難測的旨意下。如果結果是不好的話,上帝仍可讓人在受苦後有更美好的旨意。有些旨意是直到永恆仍未看見的。所以上帝會因為人這樣做而允許人。所以,尼希米是一個面對上帝難測的旨意,他仍繼續有耐性地去計劃。
二. 藉自己的智慧和與人合作(第十一至二十節)
嘉信博士指尼希米是「適當地低調」,到達目的地後休息三天,並沒有時差的問題,也需要休息三天。他與數個信任的人在晚上出發,他沒對任何一個人說過上帝在他身上的心意。他的計劃最終也是來自上帝。他的智慧就是沒對人說,因為知道自己族人也可能與敵人有聯繫。他在觀察場地,不斷寫筆記與計劃,收集資料後與當地人見面,他預備好之後仍是低調。
但同時地,他的領導表現自己是能與人合作,他把所以領袖聚集,興起他們成為建城牆的人。他說「我們」建城牆,是一起參與建城牆的工作。他強調上帝施恩的心會幫助他,也有從王而來的承諾。他必須得到當地所有領袖支持,單單靠他一個人是建不了城牆的。他相信上帝也在作工,因為上帝在王的心裏動工,也在當地的領袖的心中動工。所以他表現出包容性的合作態度。
最後,他完全不理會敵對聲音(第十九至二十節)。有敵人蔑視尼希米,指責尼希米想造反,指責猶太人想背叛。這裏看見尼希米小心參與上帝的重建計劃,他不想去回應反對他的人。即使他回覆敵人的時候,他說,上帝會讓他成功,他們是上帝的僕人,是上帝讓他成功。是上帝讓亞達薜西王在重建城牆的事上插手了,他在地上畫了一條線,不想讓外邦人插手。因為耶路撒冷是上帝之城,在舊約的時候,耶路撒冷是上帝聖殿的城,是大衞王所住的地方,是上帝讓子民去到那裏罪得赦免的地方,是王要來的地方,是最終將會來的王。
總結
尼希米若與以斯拉相比,尼希米不像以斯拉這類型的教師或傳道人,但尼希米是創業家或策略者,但以斯拉並沒有鼓動人去重建城牆。
有一點很重要,要相信每間教會需要一位忠實宣講上帝心意的牧師。在分析、策劃的工作是傳道人負責的,但不是每位傳道人都在行。我們需要明白以斯拉需要尼希米,而尼希米也需要以斯拉。而尼希米與以斯拉都需要明白,一切的工作都是上帝的。他們的心是被上帝感動而去工作,有成果的話要感謝上帝的恩典。
在五旬節的時候,上帝興起彼得,在特別的情況下興起了保羅,讓保羅思考如何傳福音給外邦人,才寫出了《新約》的書卷。上帝認識我們每一個人,呼求每個人在各個角落為他工作,作為忠實的僕人,去作宣教士,上帝呼召一些人去思想、去組織團隊,去實踐計劃、分析等。無論結局是好是壞,信徒仍要信靠上帝,因為主的旨意才會得以實現。嘉信博士說:「我會建立教會,地獄的的門不會勝過教會。」
嘉信博士帶領大家祈禱:「慈悲憐憫的上帝,讓我們不單明白祢的話語,也可以有意志實踐祢的話,讓我們有聰明智慧能明白祢呼召我們想去做的工作,而在過程中是絕對信任祢的恩典。在喜樂中,在祢莫測的旨意下,知道祢成就一切事情都是美好的,讓祢的兒子得榮耀,讓祢的子民得益處,讓當中所聽見的,賜給他們恩典,讓他遵從呼召,以致他們像以賽亞一樣,主啊!我在這裏,請差遣我!奉主耶穌的名求。阿門。」

(本報推出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專題,每日即時更新,與信徒一起回顧每堂講道內容)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